第五百五十一章 大汗易位(第2/3頁)

漠北的硝煙滾滾,頂多也只能影響到廣袤的草原,而在如今的內陸當中,卻渾然是另外一副模樣,久違的太平終於徹底降臨了。

自從寧楚驅逐清廷之後,也就成為了天下共主,種種新政的推出,雖然在無形中減輕了人們的種種負擔,可是工商業的崛起,卻有帶來了一些其他的變化。

隨著五月份的到來,民間也迎來了革新五年的上忙,所謂的上忙即官府要征收的夏稅,通常是從五月份開始征收,到八月底徹底結束。

桐城鄉下有一片莊子,喚做杜家莊,此時許多剛剛忙過了農活的農人們都忙完了農務,正聚在一起閑談,享受著夏日難得的片刻休憩時光,當然在閑聊的時候,自然會說到馬上要進行的上忙交稅了。

一個臉上爬滿了皺紋的農人,嘴裏叼著水煙袋,正吧嗒吧嗒地抽著,“哎,聽我那能識文斷字的大侄子說,報紙上說啦,今年的農稅又要減一些下來!”

“是啊,聖天子在朝,才使得咱農人的日子越來越好過了,就說這前前年取消了苛捐雜稅,前年又取消了漕賦,去年改革後,咱們繳納賦稅就完全按照央行的銀元和銅元結算,又少了一層盤剝……”

旁邊的農人年紀輕一些,看上去倒有幾分機靈的勁頭,他扳著手指盤算著,“大楚未立之前誰能想到這樣的好日子?就不說那些雜派,光是為了湊換銀子,就不知道被人盤剝了多少道!”

農人這番話很快就得到了周圍其他人的認同,因為他們都是親眼見證,僅僅只是數年的時間裏,農民負擔幾乎是肉眼可見的減少,這樣的變化已經足以讓他們慶祝一番了。

在過去清廷的時候,農人在辛辛苦苦一年下來後,不光要交大量的田賦正項,還要交雜派和火耗銀子,而這些雜派和火耗銀子反而遠遠超過了正項,除此之外,在每年的上忙和下忙之際,還要把谷物換成銀錢,而一般這個時候都是糧賤錢貴,特別是銀子比銅錢更貴,以至於又被盤剝了兩道。

在眾人說得熱烈之際,又有一名頭發花白的老農加入到了閑談中,他並沒有跟其他農人一般,往地上一蹲就開始閑談,而是朝著天上拱了拱手。

“要說還是聖天子當朝呢!你們知道嗎?咱們的日子過得美,可是北方那邊的百姓就不一樣咯,我那在山東的遠房就來信說,去年北方可是一場大旱,得虧了有陛下,要不然他們都得餓死!”

眾人紛紛點頭,他們都知道這老漢有些親戚在山東,多多少少也聽說過北方大旱,只是這事畢竟都是聽說,誰也不知道其中究竟,當下便紛紛湊近了耳朵,想要聽個仔細。

頭發花白老漢當下感慨道:“我那遠方說了,原本北方就缺糧,可是天殺的韃子還四處搜羅百姓的存量,來供給他們八旗,結果去年北方大旱,到處都是顆粒無收,不少百姓就沒了活路……得虧陛下率領大軍蕩平了北方清兵,還派人從南方運來了幾百船的糧食,賑濟給了百姓,要不然我那遠房早就餓死了!”

說起來,在復漢軍攻下北方之後,卻偏偏趕上了北地的一場幹旱,不過幸好先前皇帝就已經頒下免稅的旨意,還從湖廣和江南調撥了大量的糧食入北方,也才避免了一場可能會發生的大災。

而在這一次賑濟災民的過程中,寧楚雖然是作為一個新生政權,可是在賑災中表現的組織能力卻遠超當初的清廷,因此大大收割了一次民心,無數北方百姓都在感嘆皇帝之聖明,大楚之仁德。

“是啊,是啊,還是陛下仁德!”

周圍人紛紛感慨一番,也學著先前老漢那拱手的樣子,對著根本沒見過的寧大皇帝歌功頌德,等到他們恭維了許久之後,又有人開始發話了。

“嘿,老陳頭,聽說你家小子要從軍隊裏回來?莫不是犯了什麽錯?”

一名老漢貌似有意無意地湊近了過來,詢問著那名頭發花白的老農,而周圍的人突然聽到這麽勁爆的消息,頓時也都不說話了,等著看老陳頭的笑話。

對於這些還算忠厚的農人而言,也少不了對他人的嫉妒之心,特別是老陳頭還經常炫耀他家那個在復漢軍裏當兵的兒子,更是引起了不少人的眼紅。

那名喚做老陳頭的老農一見周圍人的眼神,頓時撇了撇嘴,冷笑道:“哼,是啊,我那犬子是要退伍回來了——不過他可不是在軍隊裏犯了錯,而是得蒙陛下親筆諭旨,將來要回到咱們桐城,做從九品下的巡檢!”

我滴個乖乖!眾人頓時大吃一驚,這老陳頭不聲不響地還憋著這麽大口氣呢,頓時都有些驚慌,剛剛自己不會得罪他了吧……

原來,如今的復漢軍在結束了北伐之戰後,對軍隊也進行了多番調整,特別是那些年紀過線的老兵還有傷殘士兵,都逐漸迎來了退伍期,他們在寧渝的旨意下都逐漸回到家鄉,開始擔任一些巡檢等小吏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