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聚寶盆(第2/3頁)

吳兌有些不明所以,只得點頭同意,當然他也不認為會出什麽事情,只是當成了對方的一次警告罷了。

……

在南京城樞密院中,寧渝站在了一副十分寬大的南洋地圖面前,目光灼灼地望著地圖上的那些或熟悉或陌生的地名,久久沉默不語。

這份南洋地圖是英國人給他送來的好禮,名義上自然是為了打擊荷蘭人,只不過此時卻成為了寧楚在對南洋局勢進行分析的關鍵地圖,要知道無論是清廷還是寧楚,都沒有針對南洋更加精準而詳細的地圖,因此眼前的這份地圖,卻成為了寧楚君臣的共同參照對象。

寧渝望著地圖上的婆羅洲,心中卻是想起了後世崛起與此地的一個小國——蘭芳共和國,不由得有些意興闌珊,因為在當時的亞洲,不僅僅是華夏無法決定自己的命運,孤懸海外的蘭芳共和國更是無法抵擋大勢的到來。

如果按照歷史的軌跡,再過五十年左右,在婆羅洲坤甸的華人公司“蘭芳公司”將會在西婆羅洲建立起亞洲的第一個共和國,即蘭芳大統制共和國,以坤甸為首都,而那一年又被稱為蘭芳元年。

當時的蘭芳共和國由華人組成,後來也加入了不少的酋邦,其中華人總攬國家的保安及各部族之間的協調工作。而各部族的內部事務,仍然由酋長負責。等到發展到了最巔峰時期,蘭芳共和國的勢力範圍幾乎占據了整個婆羅洲。

只可惜在國內外風雲變幻之際,特別是清朝在亞洲事物上的逐漸失敗,使得西方列國已經看穿了清朝外強中幹的本質,因此等到中法戰爭爆發之後,荷蘭也乘機侵入蘭芳共和國,而蘭芳共和國雖進行了抵抗,但終因寡不敵眾而失敗,其殘余勢力逃至蘇門答臘。

當時的荷蘭也擔心清政府會做出什麽反應來,也沒有公開宣布占領蘭芳,而是扶持了一個傀儡政權,一直到清朝滅亡的時候,荷蘭才正式宣布對蘭芳的占領。

寧渝心中對蘭芳共和國的成立是非常欣賞的,也悲嘆於其淪喪敵手的命運,如今他回到了這個年代,面對著還處於一片勃勃生機的婆羅洲,心中自然不免會有些感慨。

“寧千秋去了婆羅洲?”寧渝負著雙手,輕輕問了一遍。

影子負責人寧羅遠站在了他的身後,低聲道:“沒錯,千秋他這一次去婆羅洲,便是希望能夠拉攏在婆羅洲的漢人勢力,想著為即將到來的荷蘭之戰,先下一顆閑子。”

寧渝點了點頭,對婆羅洲的布局是早已有之的,看似跟眼下的這一仗沒有太多關系,可實際上卻是緊密相關,畢竟等到驅逐走荷蘭勢力之後,就一定要搶先占下空出來的勢力空档,才能實現利益最大化。

可如果臨時安排國內人過去,一來是時間上不允許,二來也會引起當地土著不必要的敵視,反而是已經在婆羅洲生存下來的漢人勢力,可以不聲不響地完成勢力的轉移。

“等到戰事結果一出來,就立馬通知寧千秋,直接走水路,就不要通過南京中轉了,要不然總有些人會趁亂取利。”

“是,陛下。”

總參謀部副部長宇治景微笑道:“陛下,南洋諸事看似一團亂麻,可是咱們眼下卻有一把快刀,他們真敢動手,咱們一鍋端了便是,這一次明面上為後續登陸戰準備了五個師,可是後續隨時還能再動五個師。”

寧渝臉上浮現出一絲笑意,五個師自然不是用來對付荷蘭人的,他們還沒有這個資格,實際上這五個師完全是用來對付那些當地土著酋邦的,等到荷蘭人敗退之後,這些人想必一定會蠢蠢欲動。

五個師剿滅土著的正面反抗,再加上五個師進行殘酷的拉網梳理,復漢軍這一次的的確確是用了心思去對待這些誰都看不上眼的土著們,當然這也是寧渝本人的要求,因為他需要的是一個安定而富庶的南洋。

在寧楚未來的規劃當中,南洋將會成為寧楚對外貿易的橋頭堡和拳頭產品輸出地,即未來華夏的橡膠生產基地和棕櫚油生產基地,都會落在南洋諸島,而且作為亞洲貿易的核心地帶,馬六甲也會承擔起十分重要的戰略任務,即控制中西方貿易出入口。

千萬不要小看這一點,實際上此時中西方的貿易規模是非常大的,除了華夏對西方的貿易之外,連同日本、朝鮮以及南亞的各地酋邦,都需要通過馬六甲的航道,因此寧渝為了更好的抓住以上這些地方的經濟命脈,馬六甲就必須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一想到在未來的中西方貿易中,寧楚能夠通過大批量的工業產品,以及瓷器、橡膠、絲綢、黃連、桐油等產品來收割西方各國,攫取大量的貿易順差,寧渝心中就感覺到十分地快意,因為這說明西方的金銀會如同海水一般湧入到華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