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上霸權(第2/3頁)

盡管鄭軍水師戰艦數量占據了很大的優勢,可是因為當時鄭軍船只是傳統的中式軟帆,並沒有采用舷側炮位設計,因此船上承載的火炮數量十分有限,通常指部署了兩門火炮,而當時的赫克托號搭載了九門銅炮和二十七門鐵炮,火力完全不在一個等級上。

因此,表面數量眾多的鄭氏水師反倒是被荷蘭水師壓制住了,剛剛開戰就擊沉了三十余艘鄭氏水師戰艦,而後其他的鄭氏水師戰艦也沒有對其造成有效的打擊,甚至連赫克托號的沉沒也有幾分戲劇化的因素——它並不是被鄭明軍隊擊沉的,而是毀於自己船員的操作不慎。

當時的赫克托號幸存者陳述,荷蘭人由於在炮長的艙房內部署了一門大炮,而炮長的舷門都有一道艙門通往火藥室,中間起到阻隔作用的舷門沒有關緊,導致大炮噴射的火花竄到了或藥師,導致船上的榴彈和火藥桶發生殉爆,由此才沉沒了下去。

鄭明水師打得這麽艱難,是因為赫克托號太強大嗎?並非如此,實際上赫克托號作為一艘排水只有六百噸且火炮只有三十六門的戰艦,在整個歐洲戰艦中只能算是四級戰艦,連三級戰艦都算不上,與同時期歐洲各國海軍的主力艦相比,實在不值一提。

要知道,鄭明水師與之交戰的並非荷人正規海軍,只是一個荷屬東印度公司,而該公司也並未將全部力量放在台灣,可收復台灣之戰依舊讓鄭氏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在此戰結束之後,整個華夏的許多有識之士,就開始了對西方的學習,因為在戰場上的那一幕已經說明了問題,華夏當時戰艦設計與西方已經存在很大的距離。

就好比在台江之戰四年之後,荷蘭與英國在海面上進行了一場海戰——洛斯托夫特海戰,而在該戰中,荷蘭與英方出動了荷蘭方出動了一百多艘戰艦,其中像七省號這種二級戰艦就出動了三十多艘,至於像赫克托號這種級別的戰艦就更加普遍了。

因此,當今日寧渝對荷人在馬六甲的戰艦不屑一顧時,這種強烈對比的沖擊感,卻是使得海軍提督邱澤心中一凜,他明白皇帝為什麽會那麽有信心,因為就連他自己,此時也是充滿了自信。

海軍都督邱澤凝聲道:“陛下,眼下我軍已經有六艘新艦下水,全都是擁有七十四門火炮的風帆戰艦,這些戰艦如今正在進行抓緊入役訓練,在明年四月份便能正式發揮戰力。至於原來的舊艦,也在抓緊進行火箭彈改裝。”

從革新三年開始設計,經過了整整一年時間完成建造入役的六艘泰山級三級戰艦,無疑是寧楚目前最新的戰艦代表,它經過了來自西方的數名戰艦設計師和上百名華夏船匠的共同努力下,將‘泰山級’的風帆戰艦給設計了出來。

泰山級三級戰艦體長五十一米,寬十三米,排水量達到了一千四百噸,分為上下兩層,擁有七十四門各式型號火炮,滿載船員可達四百七十人,還能儲存二十噸的火藥和六十噸的各式炮彈,整體戰鬥能力十分強大,即便是與目前荷蘭東印度公司在馬六甲的旗艦馬六甲號相比,其戰力猶有過之。

特別是在加裝火箭彈發射架之後,使得泰山級風帆戰艦的戰力得到了一個巨大的提升,即便是對於那些經驗豐富的西方戰艦設計師而言,也不得不感嘆這是一個偉大的創舉,它使得登舷戰的難度大大增加——因為敵艦在接近過程中,就容易被火箭彈的火力全面覆蓋。

正因為如此,寧渝和邱澤等人,心中還會那般的自信,因為眼下的寧楚海軍跟當年延平王手下的鄭氏水師,幾乎有一種脫胎換骨的變化,再去看看荷人在馬六甲的戰艦,也就覺得不過如此了。

當然,相比起目前西歐海上強國裝備的一級戰艦和二級戰艦,泰山級風帆戰艦只不過是一艘典型的三級戰艦,還存在相當大的差距,可是對於寧楚第一次設計且建造戰艦而言,卻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所有的軍隊在剛剛建立的時候,都需要大量的時間去學習和成長,特別是對於海軍而言,更是需要學習大量的新知識。

因此,寧渝對此結果也是非常滿意的,畢竟僅僅只用了一年的時間就設計並建造了六艘三級戰艦,即便是對於西方海上強國而言,也是一個令人值得慶祝的事情。

“對於大楚眼下來說,三級戰艦的確是一個很好的開始,但是它不是結束,將來朕還希望能夠看到我們自己設計建造的二級戰艦乃至於一級戰艦,至於更高的要求,便是希望我們的艦隊,能夠遍及世界了!”

寧渝的語氣中多多少少帶著些感嘆,相比起已經成長起來的陸軍,海軍還只是一個嬰兒,所能影響的海域也只是局限在華夏沿海,還需要更多的時間成長和更多的資源傾斜……當然他有信心在長期的扶持下,將來的寧楚海軍,勢必會走向遠洋,甚至可以跟當今海上第一強國英國交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