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國之道(第2/3頁)

君臣二人在這個問題上,實際上是在扮演雙簧,目的自然是在擡高價格的同時,也不至於把潛在的買家給嚇走,因此便需要一個人,出來把尷尬的局面破解掉。

寧渝心中微喜,笑道:“宋卿家為官清廉,拿不出這許多錢也是正常的……實際上朕以為,大部分人應該是很難拿出的,那你們可以去尋找商會支持啊!”

“什麽?找商會支持?”所有人都被寧渝這話嚇一跳,這不是明擺著支持官商勾結嗎?

就連首輔寧忠景都看不下去了,他皺著眉頭道:“啟稟陛下,商會往往無利不起早,若是尋找商會支持,只怕要給出一些條件來,於政事卻有大害。”

寧渝呵呵一笑,道:“首輔莫急,你們可是誤會朕的意思了,其實在朕看來,封國要建立,到時候要投入大量的銀子,咱們的功臣們肯定是很難拿出來的——可是商會卻是有錢,而他們沒有名義去做,那麽雙方不妨合作,到時候把封國當成項目拿出來做,只要是有利可得,不愁商家拿不出錢。”

眾人聽明白了,也聽懂了寧渝這番話背後的另一重意思,什麽?封國沒有利益可得?那就說明要麽是你人不適合去當封國之主,要麽就是這塊地不適合作為封國,而無論哪種原因,都不可能支持朝廷為這裏花錢。

說句更殘酷的話,為了保障從封國裏有足夠的利益產生,所有的封君都要想辦法從封國裏搞錢,就不能再把封國的子民當成自己人,而是要想辦法盤剝他們,想辦法將當地的資源掠取幹凈,只有這樣才能產生大利,才能使得朝廷和商會都來支持封國。

崔萬采當初在京師的時候,就已經看到了這背後所藏著的惡毒,因此他才會認為此策難以推行。畢竟一個兩個功臣或許不會當人,能夠昧著良心去做這些事情,可是不代表所有的功臣們都會選擇去放開心中的良知。

寧忠景當了許久的首輔,他自然也能看出這裏面的問題,細細一品味更是毛骨悚然,不由得深深嘆了一口氣,眼下的寧渝,早已經不是當初他那個還算良善的侄子了。

寧渝神情淡漠地望著眾人,這人只要一旦當上了皇帝,心裏自然不會再將俗世的道德標準放在眼裏,更不會用道德去作為衡量大臣們和自己的標杆。

唯獨只有足夠的利益,才能使得所有人心甘情願地團結在他身邊,供他驅使。

“陛下,若為封君,還需要做什麽?”便有大臣繼續問道,而剩下的人也都是滿臉崇拜地望著面前的皇帝陛下,在他們的心裏,這樣的皇帝才是他們永遠值得追隨的皇帝。

寧渝微微一笑,道:“若是能夠交納足夠的保證金,剩下的就是封君們自己的事情了,所有的內政事物都將會放權給封君們自主,唯獨軍事一途,將由都護府全權管轄,到時候封君們可按照比例給朝廷繳納軍費和稅賦,而都護府提供對封國的保護。”

一聽到又要交錢,所有人的眉頭都緊皺了起來,這裏要錢那裏要錢,到時候還能不能賺到錢,會不會虧本?

“陛下,這四方荒蠻貧窮,不比大楚膏腴之地,只怕到時候收不上來太多的稅賦……朝廷這塊定的是多少?”宋恩銘又跳出來當托了。

寧渝笑了笑,“朕不會給你們定下太高的數字,實際上這個稅賦將會作為封君的條件而存在,比如說這塊地方,你們幾個人都想當封君,那麽到時候會進行拍賣,誰出的稅賦總額更高,誰就能成為當地的封君——如果連續三年未能達標百分之六十,或者連續五年未能達標百分之百,都將會取消封君資格。”

“定下的稅賦總額,是你們跟朕跟朝廷許下的承諾,至於你們能夠從封地收多少稅,是你們自己的事情,不管你們怎麽折騰也好,朝廷是不會管的——就算有人造反,也有都護府出兵平定。”

大家夥目瞪口呆地望著面前這個死要錢的皇帝,這個世界上怎麽會有這麽壞的人?聽到沒,什麽叫折騰到百姓造反都沒事?這不是鼓動著大家夥去封地多收稅嗎?

“陛下,要真是這樣,豈不是有違朝廷仁義之道……”

很快,就有不識趣地大儒跳了出來,開始準備站在道德高地上,狠狠鄙視寧渝一番,順便教授寧渝一些‘內殘外忍’之道,讓寧皇帝對外廣施雨露了。

寧渝卻是冷哼了一聲,盯著那大儒道:“既然鄭大人以為仁義之道可行,那就不妨去緬甸教書,將儒家精義傳播到緬甸去,如何?”

“這個……臣……該死……”

收拾完口是心非的大儒以後,寧渝長嘆一口氣道:“絕非朕不願實行所謂的仁義之道,可是你們要明白,朕是大楚的皇帝,你們是大楚的官員,我們要負責的只有我大楚的百姓,唯獨他們的日子過好了,咱們才能算得上仁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