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三章 濟州島(第2/3頁)

寧渝卻是想了起來,道:“是不是先前政務大學的那個副院長?他是個真正的人才,如今派到朝鮮去,想來也能做成一番事的。”

崔萬采微微思考了一番,卻是點了點頭,不再言語。

……

濟州島,原本是古耽羅國之地,後來為高麗肅宗所吞並,設耽羅郡,並於高麗高宗時期改稱為“濟州”。

到了十三世紀的時候,蒙古與高麗爆發戰爭,濟州島便為蒙元所占領,在島上設置耽羅軍民總管府,管轄駐紮在濟州島的元軍和島上居民的事務。

由於濟州島氣候溫和,水草豐茂,因此該地的氣候條件適宜牧馬,元朝就在此地設“牧馬府”,讓左亨蘇前來負責濟州島養馬的事物,因此到如今,島上都還有一些人工飼養的馬群存在。

等到元朝滅亡六年之後,高麗國王王顓派遣鐵原府院君崔瑩討伐濟州,平定牧胡,從此使得濟州被重新納入到高麗版圖之中。後來李朝建立之後,濟州島也就理所當然的成為了朝鮮的養馬地。

在此之前,濟州島並沒有特別得到朝鮮君臣的重視,直到這一次清軍入寇以來,朝鮮國王李昀才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帶著一眾臣子狼狽地從漢城逃到了濟州島,算是勉強了保住了自身。

當然,這也得虧有了丙子之役的教訓,南漢山城被圍四十余日終究無法守住,卻是讓朝鮮君臣心裏都有了譜,沒敢在全羅道多停留,直接乘著海舟上了濟州島,並將沿海船只都調到濟州島,這一下子卻是使得清軍沒了船,只能望洋興嘆。

上了濟州島之後,朝鮮國王李昀原本身子骨就弱,一下子便徹底病倒了下去,卻是將王妃魚氏急在心裏,詢問過禦醫之後,才明白原來是大王不耐島上氣候所致,想要治好就得回到漢城去——問題是眼下怎麽回去?漢城的王世弟都當大王了!

領議政大臣崔奎瑞心裏憂慮,前番派去清軍的使者,原本目的是為了拖延時間,順便探探清人的底,卻沒想到清軍一方面談判,另一方面卻暗渡陳倉,一路猛攻過來,反倒是打了朝鮮軍一個措手不及,險些追到了朝鮮君臣。

至於另一方面派到北京的使臣,也沒有個動靜傳回來,十多天前的消息卻還只是說大楚軍隊正在調動,然後就沒了後面的消息,也不清楚楚軍到底有沒有入朝作戰。

崔奎瑞愁的胡子都快掉光的時候,逃到了濟州島上的少論派大臣和老論派大臣卻依然在互相攻擊,少論派攻擊申晚身為國之重臣卻投靠清人,甚至還輔佐王世弟李昑在漢城繼位當了大王,而老論派則攻擊少論派派去北京的使臣徒勞無功,還招惹了這般的大禍。

只不過老論派的大臣大部分都投靠了清人,去王世弟李昑麾下當了大官,而少論派基本上都跑到了濟州島來,因此顯得聲勢更大幾分。

可是雙方無論怎麽爭論,如今都沒辦法改變任何局勢,就在朝鮮君臣都無計可施的地步,寧楚禮部左侍郎趙顯泰卻是在復漢軍海軍的保護下,直接抵達了濟州島,卻是讓朝鮮君臣上下喜出望外。

天使來了!朝鮮有救了!

趙顯泰最早是復漢軍都督府時期的老人,後來成為了政務大學的講師,並且因為其能力出眾,升為了副院長,而後得到了崔萬采的看重,提拔成為了外交部的左侍郎,可以說是一步一個腳印,走起來卻是極為穩當。

接到這個使命之後,趙顯泰在心知皇帝的想法之後,便絲毫沒有停頓,直接在海軍的幫助下,前往朝鮮濟州島,原因很簡單,他真擔心這個時候朝鮮君臣耐不住投降了,到時候收拾起來反倒有些不容易。

在濟州島臨時的行宮中,趙顯泰將寧渝的詔書誦讀了一遍,而跪在地上的朝鮮國王李昀強行拖著病體,眼裏含著淚接過了詔書,他的精神原本有些不太好,可是得到詔書後卻振奮了些許,或許來自寧楚的信號讓他看到了希望。

雙方在完成了這一系列的儀式之後,很快就展開了會談,其中最為關鍵的問題,便是寧楚到底什麽時候出兵朝鮮,驅逐韃虜?

趙顯泰望著略微有些激動的朝鮮君臣,卻是呵呵一笑,輕聲道:“以如今局勢來看,我朝出兵最遲就在四月底,不過到時候將直接攻打盛京,至於朝鮮方向的恐怕會遲上一些……”

聽說四月會出兵,這使得領議政大臣崔奎瑞心裏多少感覺到一些安慰,可是又聽說是攻盛京,而不是直接出兵朝鮮,卻是讓他有些無奈,只得委婉道:“大楚擁有無可匹敵的水師,也有登陸作戰的經驗,為何不從朝鮮南部登陸,驅逐韃虜呢?”

朝鮮大臣們紛紛點頭,這是他們認為最好的方式,倘若要從北部開始打,還不知道何年何月,而朝鮮大王的身體究竟還能堅持多久,這是讓所有人都擔憂的一個問題……更讓人擔憂的是,當下的朝鮮大王並沒有子嗣,如果他死了,恐怕漢城的王世弟,也就成了唯一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