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九章 黃河清,聖人出(第2/2頁)

寧忠景說到這裏,卻是沉吟道:“只不過如今全面征收銀錢,只怕西北西南等地新幣流通有些不太夠……”

所謂的上忙其實就是指夏稅,在一條鞭法實行之前,都是直接征收的實物,像夏收征小麥為主,秋收征稻米為主,只不過實物征收存在多種弊端,因此一條鞭法後改成了直接征收銀錢,一直持續到現在。

征實物有問題,可是征收銀錢也有問題啊,特別是像明末之亡,就跟征收銀錢有很大的關系——要知道在明代的西北西南等地區,一直都存在缺錢的問題,甚至存在行鐵錢的現象,也就造成了錢貴物賤的問題,因此本來征收實物還能活下去,一征收銀錢大家夥就徹底活不下去,跟著李自成老哥創業去了。

如今的寧楚同樣存在這個問題,盡管新式貨幣已經在加速制造,可是整個華夏的盤子實在太大,光是東南諸省的用度就占據了一大半,因此像其余諸省市面上的銀錢流通就不夠便捷。

除此之外,西北方向商貿不夠發達,針對他省的貿易逆差相對較大,因此銀錢長期只能自行供給,也導致了錢貴物賤的情況出現。

寧渝對這件事是有著自身的考慮的,隨即便輕聲道:“針對今年的上忙下忙兩稅,朕心裏還是清楚的,表面上這是一個貨幣方面的問題,可是實際上它屬於一個發展不均衡的問題,咱們得從根本解決才行。”

眾人面面相覷,頓時卻感覺到有些為難,明面上的問題就已經不好解決,至於想要深層次解決西北問題,何其難也?

簡單來說,西北問題的根源在於百姓的貧窮,但是也不僅僅只是貧窮,還混雜著缺乏銀錢、士紳奪地以及宗教威脅等問題,這些問題匯聚起來的才是西北的底色。

寧渝微微沉默,他知道有些問題即便到了後世都沒辦法處理好,可是這不是不去做的理由,當下輕聲道:“你們可知道,黃河之水為何泛黃?”

首輔寧忠景輕聲道:“黃河之水泥沙俱下,自然會泛黃,只是此乃天道,卻是人所難以違背。”他有些不太明白,寧渝為什麽突然把話題轉移到黃河上面去了。

自古以來,黃河水患一直都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像“當堯之時,洪水橫流,泛濫於天下”,“禹疏九河,瀹濟、漯而注諸海;決汝、漢,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後中國可得而食也。”都反應了這一個問題。

可是黃河水患很難徹底解決,即便是帶著神話色彩的大禹治水,也只不過是減輕水患程度罷了,而根據寧渝所知,自從有史書記載以來,黃河下遊決溢次數多達一千五百余次,而改道甚至都多達二十余次。

正因為黃河問題一直都難以解決,因此在各朝各代,治河都成為了一項難題,甚至還專門設置了河道總督衙門,專門負責掌管黃河、京杭大運河及永定河等重要河道的疏浚工作,乃至於有一句民諺:黃河清,聖人出。

寧渝之所以提出黃河的問題,原因便是這兩個問題是不可分離的,無論是西北發展問題還是黃河泛濫問題,都反映出一點,那就是如今的西北地區已經難以承載那麽多的人口,必須要將西北人口騰挪出來,從而緩解生態壓力,也能減少經濟上的負擔。

“朕以為,治河也好,發展西北也好,都需要了解問題的本質,大家都知道,在千年之前,關中屬於水草豐茂之地,秦漢得以鎮壓天下,可是如今這麽多年過去,何以關中西北越發貧困?”

這句話卻是把大臣們給難住了,唯獨農業部尚書苗與之臉上微微一怔,他從寧渝的話語裏,似乎發現了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