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一章 各為南北(第2/3頁)

寧千秋心裏有些感嘆,將諭旨交給了陳道顯,隨後才沉聲道:“雍王千歲,陛下除了這一道聖旨之外,還有一道口諭。”

“啊,還有此事,請恕臣失禮。”

陳道顯準備繼續跪下去,卻被寧千秋用胳膊給拖住了,並沒有讓他繼續跪下去,隨後輕聲道:“雍王不必如此,陛下已經吩咐了,這話只是私人話,不會涉及到公事。”

“既然如此,那就容臣僭越了。”

寧千秋這才清了清嗓子,以示接下來說話的區別,“雍王,采薇生了一個大胖小子,頗為可愛,朕想問你,可曾想過回南京看看外孫?當然,雍王也不要多想,此番只為私情,不涉公事。”

陳道顯聽到這裏的時候,不由得苦笑一聲,“啟稟陛下,臣自然是想的……可是外孫終究還有陛下照應,可是大義軍數萬人的性命,卻都只在老夫的一念之間,實在不敢有所松懈。”

聽到了這裏,寧千秋微微沉默了一番,才緩緩開口道:“雍王之意,本使一定會向陛下轉達,只是雍王此舉,可不符藏舍之道。”

很明顯,寧渝對公自然是要求大義軍退出西安,對私則是希望陳道顯不要繼續攪進去,不管怎麽說,這也是寧渝對他老丈人的最後關心了。

陳道顯苦笑道:“對於老夫來說,早就沒有了當年的雄心壯志,唯獨擔心的就是大義軍的弟兄,他們跟著老夫辛苦了大半輩子,甚至不少人都拋家舍業,實在放不下他們……罷了,咱們不妨邊吃邊談。”

雍王府並不是多麽奢華的王府,實際上在大義軍拿下西安城的時候,半城的建築都已經隨著大火被燒得幹幹凈凈,包括西安將軍衙門還有陜甘總督衙門等等官衙,也都毀滅在沖天大火當中,因此新建的王府相當樸素,並無半分奢華之意。

當二人就坐之後,便有一些仆役端來了幾個菜碟,裏面也都是一些頗為清淡的家常菜,盡管也有些魚肉,可是怎麽也不能跟藩王的身份聯系在一起,這讓寧千秋都有些愕然——若是陳道顯在他的面前演戲,那未免演得太過於虛假了。

陳道顯自然能夠看出寧千秋眼中的懷疑,隨後便解釋道:“老夫年歲已大,平日也都是吃一些清淡的飲食,若是不合寧大人的胃口,可以讓廚房再去做幾道。”

寧千秋笑了笑,主動用筷子夾起一塊魚,輕聲嘆道:“下官平日裏也都是吃的頗為簡單,只是感慨雍王身份貴重,卻還能做到如此簡樸,實在是讓人佩服不已。”

說起來,在朝野間流傳著一道趣事,那就是皇帝寧渝雖然千好萬好,也不喜好奢華之物,後宮更是講究自力更生,可唯獨有一樁,那就是皇帝頗好口舌之欲,自從登基之後,常常派人到民間搜羅美食,尋找手藝地道的大廚,因此在這方面往往都顯得十分鄭重。

當然了,以一國帝王的身份,想吃什麽吃不到?可是寧渝並不喜歡吃那些所謂的山珍野味,更多的還是喜歡能夠在平凡食材中做出一些特色,還常常與大廚們一同探討菜肴樣式,如今已有好幾道菜從宮廷當中流傳了出來,受到世人的追捧。

想到了這裏,寧千秋卻是笑了笑,“以當今陛下之聖德,尚且喜歡廚下之事,因此雍王也不必在生活中過苛,即便有些鋪張,也沒什麽大不了的。”

陳道顯應該也是想到了皇帝的這一趣事,當下笑道:“說起來老夫也從陜西搜羅了一些大廚,據說手藝不比北邊宮廷禦醫的差,還都是做的一手陜菜,到時候還請寧大人帶回南京,也算是老夫的一些心意。”

寧千秋輕聲嘆口氣,並沒有繼續接過這個話題,而是緩緩道:“雍王應該明白下官此行的目的……”

陳道顯神色平靜,苦笑道:“西安是好地方啊,自古關中沃土,大義軍到了這裏,幾乎都走不動了……可正因為是好地方,這裏也注定從來都不會屬於我們……”

寧千秋輕輕點頭,低聲道:“朝廷北伐之後,不會看到大義軍繼續停在西安,否則內閣不會答應,陛下更不會答應……唯獨走出去,去青藏才能有一條活路。”

陳道顯給自己倒了一杯酒,隨後又給寧千秋滿上,唏噓不已,“當年帶著一幫子老兄弟,在襄陽等地到處廝混,好不容易得了一個女兒,可是她媽卻去得早——那年節咱就是地裏的耗子,絲毫不敢露頭啊,那日子過的,有今天沒明天。”

“家祖矢志抗清,輔佐延平王苦心經營,甚至還留下了白鶴道以為將來的反清根基,只是功業不振,到了老夫這一代之後,便徹底沒了勢力,終日四處躲藏,寄人籬下。”

聽到這裏的時候,寧千秋能夠感受到陳道顯內心的惆悵,只是也不好多說一些什麽,便端起酒杯一飲而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