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難當的大清官(第2/3頁)

從西山大營回到養心殿之後,雍正便迫不及待地召集了適才一同前往的軍機大臣們,向他們宣布了自己的這個決定。

雍正上過戰場嗎?沒有。

可正是這些從來沒有上過戰場的人,總以為打仗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他們甚至都在心裏暗暗想著,連寧渝這種黃毛小子都能當個什麽戰神,大爺我打幾個勝仗豈不是手到擒來?

雖然雍正的真實目的是為了解決眼前的危局,可是這般想法在他的心裏不是沒有過,或者說,在他看到了八旗新軍的實力後,便徹底對前線的將士們失去了信心,想著自己親自扭轉這一切。

軍機處的大臣們聽到雍正這番話,不由得面面相覷,可是他們也知道此舉乃犯君之罪,當下跪下來,卻是一言不語,唯獨徐元夢硬著頭皮,開始想辦法在勸阻雍正的同時,盡量不要勾起他內心的敏感。

“皇上,楚逆北犯山東,如今正大肆進攻……或許只需派遣一員大將,收攏山東兵力,或可一擋,絕不可使皇上身犯險境啊!”

徐元夢一邊說著,一邊偷眼瞧著雍正的反映,卻正好瞅到了對方冰冷的面孔,當下心裏一個激靈,連忙拉了拉身旁張廷玉的袖子。

張廷玉臉上泛起了一絲苦笑,他當然明白徐元夢的意思,無非是讓他也說句話,勸阻雍正禦駕親征。

可問題是,張廷玉了解雍正,如果說對方沒有做決定時,或許還會采納自己的意見,可是當雍正真正下定了決心,那就是九頭馬都拉不回來的,如何勸阻?

“啟稟皇上,奴才有事啟奏。”

“若是你們都想勸阻朕,那就不用繼續多說了。此戰朕意已決,無人能改。”

雍正的臉上帶著一絲冷意,一副不欲繼續跟大臣們打口水仗的模樣。

張廷玉臉上閃過一絲苦笑,只得低聲道:“皇上親征,奴才自當鞍前馬後,絕不敢稍加阻攔,只是還請皇上知曉,今日南方傳來消息,南邊出海商船數量暴減,似乎有大量船只被寧楚征用,以奴才只見,寧楚絕不僅僅只有面上這兩路大軍,可能還有其他大動作了……”

實際上,在場的所有人都是那等說一反三的機敏人才,通過這條消息,幾乎人人心裏都能夠斷定一點,寧楚的商船不會無故減少,只有一個原因,在兩路大軍之外,還有一路大軍會走海路攻天津或者是滿洲,而且大概率將會是天津。

雍正的臉色瞬間陰沉了下來,也不知是因為張廷玉還是因為寧楚,他臉上強行扯起一絲笑意,“衡臣所言不無道理,讓朕再想想……再想想……”

所謂再想想的意思,也就代表著親征就此告一段落,然而當雍正徹底啞火的時候,雨水也基本完全停了,重新恢復了烈日的暴曬,而這也代表了一旦,寧楚的進攻重新展開了……

……

八月下旬,復漢軍第一集團軍橫掃山東,分兵數路接連占據了曹州府與東昌府,開始威逼李衛所在的泰安府,等到青州府被從沂州府出發的復漢軍攻下之後,登州府與萊州府也徹底選擇了投降。

到了這一步,泰安府幾乎成為了眾矢之的,李衛也感受到了軍中的暗流湧動,而此時在泰安的清軍,足足有五萬人之多,其中三萬是從濟南奪來的三萬綠營,另外兩萬則是一路上攔截下來的潰兵。

五萬人看上去很多,可是想守住泰安卻幾乎變成了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畢竟只要有一個復漢軍的師出現在泰安,那麽都是目前山東清軍所無法抵擋的。

在這種危急時刻,李衛也受到了軍中將軍們的輪番抵制,他便借機下台,帶著眾人撤回到濟南府,然而到了這一步,雙方也算是逐步矛盾清晰化。

對於李衛而言,前番他之所以能夠奪權,一來依靠著皇帝的令信,二來便是依靠殺人,可是眼下皇帝威望已經不那麽好使了,而再想殺人也不太現實,因此李衛在萬般無奈之下,只得重新找陳世倌進行溝通。

等到陳世倌抵達總督衙門時,李衛已經足足喝下了四大碗茶水,而他的神色則更顯沉著,並沒有表現出半分不豫,在得知陳世倌到了門口時,更是親自去迎接陳世倌。

“秉之兄,前些日子小弟不告而去,實在是多有得罪,今日延請秉之兄過府,便是為了進行賠罪。”

李衛一把拉過陳世倌的胳膊,卻是叫得極為親熱,而陳世倌則混身上下感覺有些難受,他分明記得清楚,李衛的性子粗豪,很少這般客氣稱呼下屬,在前番見面的時候,還是一直都以‘陳大人’相稱。

“大人實在是客氣,山東大局危在旦夕,全靠大人以一己之力支撐,下官著實慚愧。”陳世倌神情不冷不熱地應了一句。

李衛卻是一臉的笑容,他拉著陳世倌在花廳落座,面前則擺放著幾道家常菜,以及一壇酒,也不知是什麽風味的,只是聞起來卻又一股異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