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運籌帷幄(第2/2頁)

當謎底徹底揭曉的一刻,幾乎所有人都輕輕吐出了一口氣,毫無疑問這個計劃的成功率非常高,以目前清軍的實力,或許能夠遲滯第一集團軍和第二集團軍的前進速度,但是在中央集團軍這一致命攻擊下,幾乎不可能有任何的反抗能力。

等到天津被攻克,京師自然也就保不住,沒有了京師的局中調度,無論在山東還是河南、直隸集結的重兵,都只會成為無頭的蒼蠅,徹底被寧渝大軍合圍給拍死。

至於關隴之地,原本可以從四川出兵攻漢中,只是西南終究是新下之地,內務調理更加重要,因此並不會擔負太重的責任。

如此一來,所有的謎底都幾乎揭開了只剩下最後一個懸念,那就是這一戰的全軍統帥,畢竟想要協調好三路大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只是當寧忠義公布自己擔任第一集團軍軍長的時候,眾人心裏便已經有所猜測,在目前的復漢軍體系當中,如果說還有其他人的資歷更深,那就只有一個人——皇帝本人。

簡單來說,如今的大楚天下,幾乎一大半都是寧渝親手打下來的,可以說大楚立國的每一戰,也都是在寧渝的指揮下取得勝利,早在他還沒有當皇帝的時候,民間就已經譽為將星下凡,也是名至實歸的天下第一名將。

至於滿清的那個所謂天下第一名將傅爾丹,到現在還在復漢軍的礦坑裏吃沙子,命都快沒了。

因此,統帥目前北伐二十萬大軍,寧渝堪稱最好的選擇。

果然,在眾人激動的眼神當中,身著大元帥軍裝的寧渝,站起了身子,環視了眾人一眼,用手指點在了輿圖上面。

“此戰由朕親自掛帥出征,等到北征之日,朕的帥旗將會第一個出現在黃河南岸!”

……

在中國的歷史上,北伐十分罕見,在此之前真正北伐成功的只有朱元璋一人,其余北伐都沒有真正取得過完勝。

在當年朱元璋的戰略當中,並不是第一步就直取元大都,而是分為三步,即先取山東,撤其屏蔽;旋師河南,斷其羽翼;拔潼關而守之,據其戶樞,等到這三步走完之後,才真正進軍元大都,徹底實現席卷天下。

如今寧楚所面臨的局勢,比起朱元璋面臨的局勢其實好很多,就比如在關隴一帶,寧渝已經插進去了一根叫做‘大義軍’的釘子,多少能夠牽制一部分清軍的注意力。

除了戰略上本身的優勢之外,更主要的是還是雙方實力的對比。而在目前復漢軍絕對的實力面前,清軍並沒有太多的反手機會,畢竟寧楚擁有二十萬新軍,而清軍所謂的新軍只有十萬人,再加上二三十萬老式軍隊,根本不可能成為寧楚的對手。

然而寧渝明白,他依然需要保持謹慎,目前還有兩個問題需要得到解決,第一個便是此戰位於北方,多為平原地帶,將會十分適合滿蒙騎兵的突擊,而這一點也勢必會成為他們取得突破口的重點。

盡管目前復漢軍已經建立了一支騎兵隊伍,可由於馬種培育計劃才剛剛開始,因此大部分的馬匹都是從他國采購所得,再加上時間太短的緣故,倉促之前僅僅建立了一支不到萬人的騎兵部隊,編成五個團,全部歸屬於禁衛師旗下。

其中在這一萬人的騎兵部隊當中,有兩個騎兵團屬於胸甲騎兵團,每個團額定編制一千五百人,全團配備一部分阿拉伯戰馬,以及一部分從英法等國買來的戰馬,並且選取身材高大的騎手訓練,還配備了重十五斤左右的胸甲和頭盔,並使用輕便火槍和馬刀作為武器。

因此,光是這樣的一個騎兵團,其所需的花費都幾乎趕上一個尋常的步兵師,堪稱昂貴無比,即便是在未來,寧渝也不打算過多組建騎兵,大概保持十個左右的胸甲騎兵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