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合大義軍(第2/2頁)

眼看著眾人作勢要掀他的探子,那張鐵嘴無奈之下,只得高聲道:“諸位爺,您知道的跟咱說的那就不是一回事!大夥都知道北伐,可你們知道是什麽日子嗎?”

聽到這裏,卻是讓眾人有些驚訝了,就連年輕人此時的神情也變得凝重起來,這等機密要事豈是一個說書先生能知道的?難不成他比樞密院的人還要厲害?

倘若真是如此,那麽一場新的朝堂清洗怕是免不了了。

張鐵嘴卻是像揭穿謎底一般,嘿嘿笑道:“原本這事咱也不太清楚,可是昨日咱夜觀星象,卻發現星象大變,推測之下便得知,如今天地異位,正是我大楚君臨天下之兆。”

眾人這一下卻是不知道該說什麽了,只是年輕人此時卻深深望了一眼張鐵嘴,最後便離開了茶樓。

……

年輕人並不是別人,而是剛剛從西安回到南京的寧千秋,他作為寧楚的使臣,前往了大義軍進行出使,目的便是聯絡大義軍,在即將到來的北伐之戰中,作為寧楚的盟軍,牽制住甘肅方向的年羹堯。

作為這一次出使,寧千秋算是順利地完成了任務,畢竟作為如今大義軍首領的陳道顯,他並沒有繼承那個勞什子的漢王爵位,而是早早便選擇了向寧楚稱臣,而後被寧渝封為了雍王,算是雙方處於合作的蜜月期。

只是陳道顯如今還在忙於清除原先劉如漢的勢力,也沒有更多的精力做什麽——實力與當日早已不能相提並論,因此便委婉地告訴了寧千秋,以目前大義軍的實力,只怕對甘肅的年羹堯不能起到牽制的作用,還需要寧渝提供一些武器上的幫助。

在這種情況下,寧千秋便又趕回了南京,為的便是商討這一件事,只是寧千秋趕回南京的時候,恰逢寧渝外出巡視軍隊,因此並沒有第一時間呈見,這幾日裏便一直在南京賦閑,還常常去慶雲樓裏聽聽小曲。

只是寧千秋剛剛從張鐵嘴那裏,聽到所謂的北伐出征之日,心裏頓時一個咯噔,他還以為樞密院存在泄密的問題——只是想了想又覺得好笑,即便存在泄密,也不可能讓這麽一個說書先生,在大庭廣眾之下說出來。

想來最大的可能,也只是道聽途說,然後在慶雲樓裏嘩眾取寵罷了。

等到寧千秋回了府之後,卻得到了一個消息,陛下已經回京了,當下心裏便是一喜,便想著進宮面聖,他連忙收拾好了同大義軍溝通的一些文件資料,便朝著皇宮的方向而去。

只是讓寧千秋沒有想到的是,等他剛剛出了門,卻正好迎來了侍從室的侍從,領著皇帝寧渝的口諭趕了過來,讓他直接前往樞密院,而不必再去皇宮了。

南京的樞密院也在皇城之內,只不過規模卻一直都在擴大,甚至都快趕得上內閣與行政院了,足足占據了十幾間宅子,由於位置處在內閣以西,因此又被稱為西院,而相對的內閣以及行政院被統稱為東院。

東西二院並駕齊驅,誰也管不到誰的頭上,只向皇帝寧渝負責,除了在財稅上會扯皮打架以外,平時都沒有什麽來往,而這其實很讓一部分文官感覺到不滿,因為兩院平起平坐,很讓文官們感到受傷。

不得不說,自從兩宋一來,這文人在武人面前就是威風一些,像明清二朝時,總兵參將這種數一數二的武將,不光要受到巡撫這種文官的節制,甚至連對更下面的道台都不敢不敬著供著,因此在很多文臣心裏,他們就覺得這武將就應該受他們的管束。

然而自從寧楚建制以來,這一點卻是徹底發生了變化,皇帝對於軍隊的重視是所有人都看在了眼裏,不光只是在物質上重視,而且在實質的地位上,也有很大的體現,就比如獨立在內閣之外的樞密院,便能體現皇帝的想法。

等到了樞密院之後,寧千秋只見門口的守衛都比平日更多了一些,還有許多軍官抱著資料朝著戰略廳的方向前進,那裏是樞密院最大的戰略指揮室,可以同時容納一百余人與會,因此但凡有重要的戰略會議,都會在戰略廳舉行。

寧千秋不由得感覺到一陣緊張,他明白針對清廷的北伐之戰,即將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