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 反擊開始(第3/3頁)

“印花稅?”

眾人被這個名詞給弄得有些摸不著頭腦,這個又是什麽稅?印花又是何意?

望著迷茫的眾多臣子,寧渝的臉上閃過了一絲得意的笑容,印花稅在這個時代名聲不顯,可是在後世卻堪稱大名鼎鼎,被譽為“拔最多的鵝毛,聽最少的鵝叫”,這個意思很簡單,即印花稅是最不會引起百姓反感的稅收。

歷朝歷代以來,收稅一直都是一件辛苦活,百姓們為了生活更加輕松一些,許多人都會想辦法少交甚至是不交稅,而君王們也是想了各種辦法,去征收更多的稅收。雙方的鬥智鬥勇,堪稱是一部幾千萬字的偉大巨著。

因此收稅本身變成了一種非常考驗智力的遊戲,其目的便是能夠“拔最多的鵝毛,聽最少的鵝叫”,而印花稅便是從這些智力遊戲裏脫穎而出的偉大傑作。

實際上在寧渝跟恩斯特聊天的過程當中,才知道印花稅其實已經出現了一百年,沒錯,發明它的又是極其善於理財的國家——荷蘭。

根據恩斯特的介紹,在一百年前的時候,荷蘭政府的財政十分困難,當時的統治者摩裏斯為了解決財政問題,便想到新增加一種稅收,可是又擔心民眾反對(前文講過,此時的荷蘭是共和國,因此統治者都需要選民的支持),因此便公開征集新稅收的設計方案。

而印花稅便是從千萬個應征者設計的方案中脫穎而出的‘傑作’,它是從契約制度本身出發的產物,即在正常的經濟生活當中,人們會產生大量的契約以及票據,而這些契約和票據的存在範圍極其廣泛,因此通過在這些契約和票據上加蓋政府的公章,可以更好的保障契約的履行。

而加蓋公章的這個過程,便可以根據契約本身的價值來收取一定額度的稅收,由於人們需要政府的公信力來保障契約的實現,因此對於這一行為是非常歡迎且認可的,並願意為此支付一定的賦稅,因此印花稅的實施便成為了一件你好我好大家夥的事情。

正是因為在恩斯特的介紹下,寧渝才想起了還有印花稅這麽一個大殺器,當下也就不再客氣,直接在朝堂上跟大家普及了一番印花稅的原理。

“這下看你們還有什麽理由反對!”

寧渝在心裏惡狠狠地想著,吃了我的都給我吐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