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俄人來使(第2/3頁)

等到了康熙二十二年九月,清廷已經做好了萬全準備,便向沙俄遠征軍下了最後通牒,讓他們限期撤離雅克薩,但是俄人不予理會,甚至派人至璦琿搶掠,而後才使得清廷下定了決心,溯結雅河而上,生擒新結雅斯克堡俄軍,並平毀德隆斯克堡和昔林斯克堡,等到年底時便徹底肅清俄人勢力,圍困孤城雅克薩。

在準備雅克薩之戰時,清軍在寧古塔征發了三千人,北京調去旗兵一百七十人,福建藤牌兵三百余人,索倫兵五百余人,總兵力在四千人左右,而駐守雅克薩的哥薩克士兵連同商人、獵人、農民及哥薩克部民,總數三百五十人,只有三門小炮,而後尼布楚方向派去了援兵一百人,到這個時候是四百五十人。

清軍於城南進兵,施放弓箭,在城北使用紅衣大炮集中火力發炮,兩翼則以神威將軍炮夾攻,炮火持續到“次日日落”,可是依然沒能攻下雅克薩,一直到清軍用火攻的方式準備焚城,才逼迫俄軍出城投降。

在俄軍投降之後,一共有四十名哥薩克士兵留下投效清廷,被康熙歸於上三旗,而俄軍守將托爾布津則帶著其他人撤離,到此階段雅克薩被清軍收復。

按道理來說,當這仗打到了這個份上的時候,基本上已經宣告了勝利,可問題是清軍打下雅克薩後,並沒有選擇駐守,而是將城內的房屋與軍事要塞全部燒毀,隨後就回了璦琿,而其他的兵力則是都回到了北京,從雅克薩到璦琿一帶又恢復到了戰前的無主狀態。

而俄軍守將托爾布津在撤回尼布楚的路上,碰上俄陸軍大佐伯伊頓率領的哥薩克大軍,在知道雅克薩徹底失陷後,只得一同返回了尼布楚。而後尼布楚督軍弗拉索夫派人前往雅克薩偵探,得到情報說清軍在焚燒雅克薩之後,沿黑龍江河匆匆而下,十分高興,於是又重新派了托爾布津占領了雅克薩。

也就是說到了目前為止,清軍前番的努力全部白費,也是導致雅克薩之戰持續了整整三年的重要原因。

等到清廷得知消息後,第二次率軍圍攻雅克薩的時候,雅克薩已經被俄軍重新加固了,擁有近七百人的兵力,五尊銅炮、三尊鐵炮以及九百五十支火槍,而且城墻還得到加高增厚,四面修築了突出的堡壘,墻外掘出壕溝,還修築了糧倉、火藥庫、軍需庫和近十所居民房。

因此在經歷重新加固後的雅克薩,清軍再想攻克就沒那麽容易了。清軍將領薩布素率領所部兩千余人,加上建義侯林興珠率領的四百福建藤牌兵,再加上郎坦、班達爾善、馬喇等將領輔佐,開始第二次圍攻雅克薩。

當清軍將雅克薩包圍起來後,薩布素便開始率領軍隊攻城,然而這一次遭受了城內炮火的猛烈還擊,清軍死傷慘重,無力繼續攻城,而俄軍亦不能更進一步,雙方相抗,你進我退,戰爭呈拉鋸膠著狀態。

在清軍攻城期間,俄軍傷亡也十分慘重,守將托爾布津在塔樓視察時,一發炮彈擊中腿部,因此右腿被直接打斷,並且傷口也被感染,四天後死去,而後俄軍歸俄陸軍大佐伯伊頓指揮。

這一仗從七月一直打到了十月,薩布素開始采取長期圍困的策略,而城內的俄軍由於穴居在冰雪之中,飽患濕氣之苦,因戰死、餓死和壞血病死者多達數百人,以致於真正還有戰鬥力的士兵只有六十余人。

盡管雅克薩城內的俄軍只有六十多人,可是清軍依然選擇了圍困,而此時的俄國為了解雅克薩之圍,便派了禦前大臣戈洛文、伊拉托木斯克總督符拉索夫前來談判,而清軍也就隨之選擇了後撤三俄裏,解除了圍城,後續通過談判也就簽訂了《尼布楚條約》。

雍正正是因為了解這些,所以才不會小覷俄軍的戰鬥力,倘若後面的俄軍依然是這種狀態,以目前的清軍,不可能繼續在冰天雪地裏圍攻一年甚至是兩年,無論是兵力還是財力都無法支撐。

“羅刹國窺伺我朝疆土由來已久,其狼子野心令人悚然,若是非要付諸於武力以解決爭端之際,我大清是否能夠抵禦其羅刹軍民之侵襲?”

說到了這個問題上,眾人臉色有些惴惴,唯獨兵部尚書托賴站了出來,“啟稟皇上,雅克薩之戰雖然已過三十余年,可是大清如今軍力之強盛,卻比當年猶有過之……”

眾人啞然,真要是這麽強盛,怎麽南方的半壁江山都給丟了呢?

托賴臉色微微一紅,低聲道:“楚逆之強,遠甚俄人,我大清雖不能敵楚逆,可是卻強於昔日許多,即便再來上一場雅克薩之戰,也是能贏的。”

“可即便是贏,以大清目前的錢糧,根本無力維持,以奴才之見,好歹也要見一見這些羅刹國使臣,要打要和,到時候皇上再另做打算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