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八章 重任在身(第2/3頁)

“要確保北伐之戰,目前的陸軍編制還不夠,還需要樞密院匯同五軍都督府,進一步征兵選拔,擴建部隊。”

寧渝掰著手指頭道:“在今年擴編以來,目前的復漢軍轄制二十個師,人數雖然有二十多萬人,可是遠遠不能滿足我們如今的戰略需求,到明年北伐之時,朕預計保守需要二十個師,也就是二十萬人,才能徹底完成一統,而且其他南方各省,也需要留下幾個師作為策應。”

宇治景點了點頭,他剛剛才從西南前線返回,也知道為了策應改土歸流之事,以及將來的征緬之戰,西南各省的近十個師,估計最多只能抽調一半回來,也就是需要五個師停留在西南,以配合完成改土歸流。

按照這個算法,到明年北伐之時,光是在現有基礎上,就需要擴軍十萬人,整整需要加一半,再加上他們配套的一應武器、裝備,還有所有的營房設施……而宇治景的時間最多只有七個月,因為明年的北伐之戰,最遲也不能過七月,否則天氣會過於寒冷,導致進軍不利。

幸好目前的復漢軍存儲了大量的武器裝備,再加上大規模戰事已經沒有了,因此損耗也非常低,再加上漢陽兵工廠已經在全力生產中,到時候也不用太過於擔心武器的事情……但是不管怎麽算,七個月訓練十萬人出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宇治景,擔子很重,不過朕在之前就已經下旨給了五軍都督府,展開了新兵征集的工作,因此這一塊你可以放下心來。”寧渝再給他吃了一顆定心丸。

聽到了這一句話,宇治景整個人都略略放松了幾分,相關的新兵征募還是很費時間的,如果已經提前展開了,那倒能省下不少時間。

“有陛下的先見之明,臣一定能夠完成重任。”

寧渝微微一笑,“那朕就不再多說了,朕只希望,明年年底更換的輿圖上面,已經全部染成了紅色。”

對於這一點,不僅寧渝很有信心,就算是其他的將佐們也都是如此,二十萬大軍北伐,雍正能拿什麽來擋?

……

冬日,日本江戶碼頭上,正停泊著一條條並不算高大的船只,他們艱難地擠靠在一起,似乎更容易就撞上去,而在他們的身後,還有一條船身修長的三桅帆船,上面掛著大大的寧楚旗幟,看上去顯得頗為神氣。

正在碼頭上面排好隊列的日本幕府官員們,看到了那艘高大的戰船,再望了望那一排排的炮位口,卻是感覺脖子有些發寒,甚至有人都開始懷疑,這還是不是使節團的船只……怎麽瞅著像是來打仗的?

當然,除了這些官員們,還有許多百姓也圍在了一旁,畢竟天朝上國的人很少來到日本,都是日本派人去天朝的,因此一個個都懷著幾分好奇心。

在這種奇怪的氛圍下,寧忠海作為使團代表,穿著一身戎裝走出了船艙,率先踏足到了日本的土地上,而他的身後,則是數十名各部的其他的寧楚官員。

與其他人身著的官衣不同,寧忠海是特意選擇穿著戎裝的,原因很簡單,這一次來到日本並非單純的友好訪問,而穿上了戎裝後能夠帶去幾分震懾力。

當寧忠海從舷板上走下來的時候,他的眼睛不由得眯了一下,因為他在南京這種地方待得太久了,已經習慣了南京那種日新月異的那種活力,那種積極進發的狀態,可是眼前的江戶城,卻仿佛是一個行將就木的老人,散發著一種暮氣。

這種暮氣就體現在每一個日本人的身上,他們雖然臉上帶著笑容,衣著也還算整潔,可是眼神裏的那種落寞與艷羨,卻是怎麽也遮掩不住的。

一百二十年的幕府統治,已經讓江戶城變成了一座沒有了希望的城市。

在來到日本之前,寧忠海通過外交部和其他渠道,對於目前的日本已經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那就是眼下的日本是一個完全由將軍和武士做主的國家,明面上的天皇,不過只是將軍的一個傀儡罷了。

在這個國家,所有人的命運在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經徹底注定,農夫的兒子只能去種地,商人的兒子只能做買賣,而公卿的兒子生下來就能當官——至於這個國家真正的統治階層武士,更是等級分明,難以逾越。

像目前的江戶幕府,作為這個國家的實際統治者,占據了全國土地的四分之一左右,除此之外還占據了大阪、京都、江戶等重要城市以及主要的礦山,還壟斷了金、銀、錢三種貨幣的鑄造權。至於其他的土地,都由大名領有,被稱為是藩國,一共有二百七十六藩。

其中,幕府目前的中央官員主要有大老、老中、側用人、奏者番、高家、大目付、町奉行、勘定奉行等,至於地方則是各地奉行,除此之外針對藩國也分為了三個等次,像親藩是指德川氏同族,譜代是指德川氏原屬,而外樣就是關原合戰之後歸順的藩臣,通過這種等級森嚴的制度,從而確保幕府的絕對統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