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 給資本套上籠子(第2/3頁)

見到彭啟豐已經初步具備發動民眾的意識,寧渝心裏也是十分滿意,若非如此,他恐怕就要換個人來執掌喉舌了。

寧渝笑道:“既然如此,朕也就沒什麽更多的能指點你了,在明年的財政預算當中,會有一筆錢是給到你新聞出版司的,將來針對各方熱點新聞采集,怕是需要不少的記者,這些資金就用來打造隊伍吧。”

“是,陛下。”

……

十月,西南上空的硝煙,幾乎已經要完全平息下來,除了一些漏網之魚之外,已經沒有人能夠值得復漢軍再進一步動手,而整個天下也陷入了平靜之中。

當然所有人心裏都清楚,這種平靜更多只是一種表象,或許只有等到復漢軍勝利北伐,天下實現一統之後,才能徹底恢復太平。

而在這個時候,東亞其他各國也開始變得不安分起來,像日本中禦門天皇以及德川幕府都正式派遣來了使臣,除此之外還有安南黎朝和阮氏也派來了使臣。

盡管還沒有正式會面,可寧渝心裏明白,像德川幕府派人前來,自然是為的之前的薩摩藩問題,而中禦門天皇派使臣,怕是希望搞點小動作之類的,就算沒有什麽用處,可是對於改善自身處境也是大有好處。

對於天皇跟德川幕府那一通算不清楚的賬,寧渝自然是沒有興趣去算,但是未來的日本會成為寧楚構建的東亞秩序的重要一環,只要面子上保持著一定的和諧就夠了,至於背後怎麽捅刀子,那都是他們自己的事情,哪怕他們不捅,寧渝都會幫忙捅。

只要不讓幕府和天皇一直保持著這種狀態,日本就談不上是威脅。

至於安南的阮氏和黎氏之爭,寧渝也是多多少少有些了解的,雙方同時在西南之戰後派遣使臣,很明顯是要試探寧楚對安南雙方的態度,都希望能夠能夠借助中朝打擊對方,最好也是幹掉對方。

道理是相似的,在目前寧楚還處於統一的前夕,並不想改變這種現狀,讓他們繼續打下去才是最好的,不過出於將來的考量,寧渝還需要在裏面插下一根鍥子。

除了安南之外,像緬甸、大城、瑯勃拉邦、萬象以及占巴塞等中南半島勢力,還有朝鮮、琉球等小國,都並沒有派遣時節前來,想來也是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不過一應的相關接觸也沒有停止,因此倒也不急。

寧渝心裏也明白,眼下西南之戰的余韻還沒有徹底消散,西南方向的相接勢力對於新出現的寧楚是極為警惕的。很明顯,對於這些勢力而言,新來的寧楚是一個比大清更恐怖的敵人,如何同寧楚打交道,想必在這些勢力內部也有不少爭議,在這些爭議還沒有完全停止之前,怕是很難有個結果出來。

“陛下,日本使臣與安南使臣已經分別安置在國賓館,具體章程還得陛下拿個主意出來。”

外交部尚書宋恩銘一臉恭敬道,他雖然在之前跟幕府的使臣松平綱吉打過交道,可是那一次更偏重於一次私人訪問,而不是像現在這般中規中矩地進行兩國來訪。

寧渝細細想了想,決定直接照搬前世的經驗,“日後我國與他國外交,可遵循三個等級的外交關系,分別是大使、公使和代辦,等級劃分按對等原則,像日本、安南等國不妨先安排公使級外交關系。”

“是,陛下。”

宋恩銘雖然還不能完全把握寧渝的想法,可是這種外交關系還是能夠理解的,當下記在了心裏,準備回部裏後,將外交關系的細則整理出來。

寧渝又輕聲道:“目前外交部可以先跟他們都談一談,摸一摸他們的想法再說,至於要不要見他們,朕會告訴你。”

在寧渝心裏,未來構建的東亞秩序,自然是以華夏為尊,可是自華夏之下,便可通過外交關系來界定遠近親疏,也能更好的梳理整個東亞勢力範圍。說白了就是,聽話的給糖,不聽話就給大棒。

想到了這裏,寧渝心裏一動,卻是又記起了一樁令他痛恨之事。

“樞密院那邊給朕呈奏了一份奏折,在這一次西南之戰當中,緬甸趁著邊界空虛之時,卻是大肆出兵侵占了我國領土,而且沒有派使臣前來解釋一二,此舉實在是可忍孰不可忍。”

一想到了這件事,寧渝心裏都有些惱火,他對於緬甸是極為沒有好感的,對方一貫喜歡趁火打劫,可是這次卻將主意打在了自己的身上。

宋恩銘臉上露出一絲驚訝,不由得搖搖頭,“竟然還有此事?那東籲王實在是不想活了。”

寧渝根據後世的記憶知道,眼下的緬甸還處於東籲王朝時期,再過三十年左右這個王朝將會在一次孟族起義中覆滅,替代它的將會是緬甸貢榜王朝,而貢榜王雍籍牙堪稱一個十分出色的君主,緬甸在他的手上得到了飛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