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做賠本買賣(第2/3頁)

在這種朝貢貿易當中,大明朝為了講究一個仁義,朱元璋還專門寫了一本《皇明祖訓》,裏面有“吾恐後世子孫倚中國富強,貪一時戰功,無故興兵致傷人命,切記不可”,並列出十五“不征之國。”

可以說這件事出發點是好的,可惜這種制度注定不能長存,因為只講面子不講裏子是很難一直活下去的。

然而,對於那些朝貢的小國來說,像這麽好的冤大頭可是越來越少了,因此一個比一個來得勤,就好比前面那個琉球國,在大明朝朝貢時經常帶著一文不值的海產過來,然後拉回去一船船的金銀財寶,著實羨煞了日本人。

因此,在日本被逐出朝貢貿易制度之後,還在想方設法重新進去,甚至不惜動用武力占領琉球,然後套著琉球的這層皮來進行朝貢貿易,其根本原因就是這種畸形的朝貢貿易是能賺大錢的。

對於過去的皇帝們來說,面子比天大,不就是錢嗎?給就完了,大家都來喊天可汗就夠了。

可是寧渝的思路很清新,天可汗絕不是依靠金銀財寶買出來的,而是靠手裏的家夥打出來的,因此他是絕對不會幹這種只要面子不要裏子的事,甚至將來為了裏子,他也不惜現在這層所謂的面子。

只要進行工業革命,到時候平推東亞並不是一件難事,現在也沒必要對他們客氣。

當然,在進行這一步之前,寧渝得先扭轉身邊大臣們的思想,老好人當不得,當了是要吃虧的,像寧忠海這樣喜歡幹無本買賣的,才是越多越好。

“對日通商一事可以做,但是不能以朝貢貿易的方式做,得多賺錢,賺的錢越多越好,這件事工商部需要進行主導,外交部從旁協助即可。”

寧渝很快就定下了基調,要做生意就好好做,只要賺錢就行,別的什麽就免談了。

群臣面面相覷,在他們的眼裏,像寧渝這麽直白談錢的,還真是不多見……不應該是君子羞於談利嗎?如今可倒好,皇帝帶頭開始談錢了。

“是,陛下。”

……

南京,漕幫總舵。

一名青衣漢子臉上淌著汗水,他快步走進了院子,臉上帶著幾分焦慮之色,一路上見到向他打招呼的人,也理都不理,只顧著自己一個勁往前走。

一直到了最裏面的那進院子後,青衣漢子才被攔截了下來,幾名身著黑衣的年輕漢子,手裏拿著棍棒橫成了陣勢,卻是一句話都不說。

“在下王降,乃潘爺大弟子,如今有要事要面見潘爺。”

青衣漢子臉上雖然焦急萬分,可是也不敢擅自闖進去,要知道這裏面的大人物可不少,他一個小輩人物可不敢造次。

“原來是王兄弟,讓開道路,請!”為首的一名黑衣漢子臉上聽到王降這個名字,便直接抱拳行禮。

“多謝幾位兄弟!”

王降也不敢再耽誤,快步向裏面那進院子走去,只是還沒靠近正堂時,就聽到裏面已經傳出了一些吵鬧聲,只是離得較遠,卻是聽得不太清楚。

這讓王降心頭越發沉悶,眼下幫裏恐怕已經大事不妙了!

等到王降走進正堂之後,便看到三名老者坐在上首,其中一人正是自己的師傅潘清,也是創立漕幫的三名老祖之一,其余兩人分別是翁巖與錢堅,也坐在上首,各自生著悶氣。

“師傅,二位師伯,從京裏傳來了一封信!”王降從懷裏掏出了一封信,畢恭畢敬地遞了上去。

潘清有些嗔怪地望了一眼自己的大弟子,如今漕幫內面臨生死危機,他們這三個老祖已經為此事爭執過一番了,然而他這個大弟子卻一點察言觀色的能力都沒有。

不過教導弟子畢竟是以後的事情,潘清接過王降遞過來的書信,一邊拆開書信一邊隨口問道:“京中?哪個京中?”

一旁的翁巖與錢堅二人,此時也將注意力集中了過來,盯著面前的王降。

王降吞了口唾沫,小心翼翼地指了指天上,低聲道:“北邊傳來的……”

“嘶……”

三人吸了口冷氣,特別是潘清手裏拿著信就跟拿著烙鐵一般,卻是感覺無比燙手,他不由狠狠瞪了一眼自己這個弟子,真把軍情處和影子當成了傻瓜不成,若是被他們發現了,自己這些人下半輩子就完了!

私通北邊可是一條大罪,就算他們是漕幫的老祖,在復漢軍面前也不過只是稍大一點的螞蟻罷了。

想到這裏,潘清拆開信封的手卻慢了下來,他望了一眼翁巖、錢堅二人,有些猶豫。

翁巖年齡稍長,他嘆口氣道:“漕幫眼下已經成這樣了,不如先拆開看看吧。”

潘清聽到翁巖這麽說,便也就拆開了信封,攤開信仔仔細細看了起來,只是越看到後面臉色越是有幾分凝重,隨後他便將信紙遞給了翁巖,等翁巖看完後,又遞給了錢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