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忠於陛下,忠於祖國!(第2/3頁)

盡管對面倒下來的大義軍士兵越來越多,可是死掉的清軍士兵也慢慢增多,他們的拼殺動作也愈來愈吃力,雙方都陷入了筋疲力盡的絞殺當中。

眼見得這一次進攻,依然沒有將大義軍給擊潰,年羹堯終究有些灰心了,他望著如同浪潮一般的大義軍士卒,再也沒有了在西北時打羅布藏丹津的豪情,只覺得渾身上下乏力,仿佛被裹挾進了泥潭之中,再也動彈不得。

大清到了這一步,是真的積重難返了……

胡期恒望著自家的恩主,臉上帶著幾分苦澀的笑容,“大將軍,不能再打了,再打下去,大將軍自己都要填進去了!”

到了這一刻,年羹堯也只能選擇為自己考慮了。若是再執意打下去,就算消滅了白蓮教,可是自己也會陷入復漢軍的圍困,到時候的結局也就沒什麽區別了。

如果是真正的忠臣,或許寧死也要消滅大義軍,可是年羹堯終究不是,他曾經以為他是,可是到了這個關頭才發現,他年羹堯根本沒有陪著大清一起殉葬的勇氣。

“退兵吧……”

夕陽余暉之下,清軍終於選擇了退兵,他們緩緩撤離了戰場,而大義軍也終究是無力再戰,他們拄著刀槍,望著正從西安城撤離的清軍,眼前一片茫然。

勝利了嗎?我們終於活下來了?然而這一幕等待了太久,卻是讓人感覺不到絲毫的真實感,更是沒有感受到一絲一毫的喜悅。

劉如漢望著撤退的清軍士卒們,臉上雖然沒有任何的變化,可是心裏卻是湧現出一種強烈的感覺,那就是自己是天命眷顧之人,否則在這個關鍵時候,清軍如何會選擇放棄?

在這種命運降臨一般的時刻,劉如漢感受到了自己內心裏的沸騰,他不由得高高舉起了手臂,一陣劇烈的歡呼聲從他的耳邊傳來,他感覺到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滿足感,這種感覺或許就叫做眾望所歸。

經過過這麽一次血雨之戰,劉如漢可以肯定的一點,那就是等到這一戰結束後,他將會比過去要更加強大,軍隊也只會比過去更加服從於他,因為他帶領所有人,堅持下來了……

就在所有人歡呼的時候,劉如漢身後的親衛當中,一名精壯的漢子從懷裏悄悄掏出了手銃,用一件衣服給擋著,但是槍口無疑已經對準了劉如漢。

“砰——”

隨著一聲槍聲,手銃的槍口前冒出火光,一顆鉛彈被發射了出去,在這麽近的距離裏,十分精準地擊中了劉如漢的後背,那顆鉛彈在他的血肉裏翻滾撕裂,帶出一片殷紅的血花。

在眾目睽睽之下,劉如漢倒了下去,他的肺腑已經被擊中,再也沒機會活下來了,只是一直到死,他都沒有明白,這顆子彈是從哪裏打來的……

見到劉如漢倒了下去,身旁歡呼的眾人一下子懵了,他們扶起了劉如漢,並安排人到處去尋找兇手,可是地上除了一把短銃之外,什麽都沒有了……

清軍撤離之後,復漢軍並沒有一鼓作氣拿下西安,盡管眼下如果真要打,肯定是能夠拿下西安,可是這並不符合目前寧楚的通盤利益,這個不僅僅關系到對清廷作戰,還會影響到未來對新疆的戰略規劃。

更何況在此戰之前,寧楚已經跟陳道顯達成了協議,那就是在扶持他上位之後,西安會暫時讓給他,作為暫時的寄身之地,將來等到拿下了新疆以後,就需要帶人西拓,到時候西安自然也就會回到寧楚的手上。

基於這個協議,陳道顯將會向寧楚稱臣,整個大義軍都需要去白蓮化——這一點其實跟陳道顯的想法是相同的,因為真正白蓮教的核心人群都已經在西安一戰中,被清軍給消滅了,連同劉如漢這個教主,都已經死了。

作為白鶴道出身的陳道顯,對於白蓮教的那一套原本就不屑一顧,也深知這種模式只能破壞,但是不足以支撐建設,因此在這方面與劉如漢一直是背道而馳,而白鶴道原本的思想就是反清復明,因此反倒跟目前寧楚的思路更加一致,這也是寧楚能夠接納如今大義軍的緣故。

當然,這一戰過後,大義軍也算是大傷元氣,因此陳道顯也將會前往南京,正式上書稱臣,到時候將會接受寧楚派遣的官員進行指導,除此之外,寧楚還會安排軍官訓練團,深入到大義軍當中,幫助他們進行訓練——說白了,寧渝就是要通過這種潛移默化的方式,將整個大義軍給吃下去。

當然,這一次能夠兵不血刃的拿下大義軍,對於寧楚上下而言,也是一次非常好的消息,至少經過了這麽一戰,從內部徹底消弭了大義軍將來可能的威脅,也讓目前的清廷西北大軍,大大折損了元氣,在短時間內,寧楚不需要再擔憂西北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