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請君上路(第2/3頁)

劉如漢聽到薛觀這麽說,心裏也有些不勝唏噓,根據原來的計劃,他拿下關中之後就會自立,可是眼下清軍來得太快,打得太急,再加上在陳道顯一事上失策,失了先機,反而被打得有些狼狽,以至於再想到登基一事,竟然有些恍如隔世。

“他們是什麽態度?”

劉如漢沒頭沒腦的問了一句,但是薛觀卻明白漢王的意思,無非就是關於派去向寧楚和陳道顯求援一事。

“寧楚那邊的意思是主力還在集結,讓王上再堅持一段時間……陳道顯話說得好聽,聲稱會火速來援,但是實力不濟,抵不過杏林鎮的五千清兵……”

薛觀的臉上浮現出一絲悲哀,陳道顯這件事很明顯就是寧楚的首尾,可是到頭來卻還不得不求他們來支援,簡直就是左臉被扇完後,又拿著右臉去扇。

“對於寧楚,孤終究是低估了他們……”

劉如漢望著城下的清軍營帳,咬了咬牙,似乎是下定了決心一般,閉上了眼睛。

“孤的侄子已經自殺,人頭送去了南京……”

薛觀瞬間一震,他當初跟劉如漢的侄子劉召一同出使寧楚,後來因為陳采薇一事觸怒了當時的漢陽公,也是如今的寧楚皇帝寧渝,因此眼下劉如漢將劉召的人頭送給寧渝,態度已經非常明顯了。

不管寧渝有沒有繼續責怪,可是劉如漢都已經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只要能派兵救援,劉召的人頭盡管拿去,薛觀甚至不會懷疑,只要寧渝還記著這件事,哪怕是劉如漢的親兒子,他也會在所不惜!

劉如漢長長嘆了一口氣,望著薛觀的眼神,帶著幾分莫名的味道,“薛卿,如今要讓陳道顯相信孤的誠意,還是需要做出一定的犧牲,你明白嗎?”

薛觀腦子一懵,他自然明白劉如漢的意思,如果說陳道顯最恨的人當中都有誰,他薛觀絕對排在前三,若是不是當初他選擇背叛劉如漢,陳道顯也不至於輸得這麽慘,甚至差點連自己的女兒都沒有保住,這種慘痛的教訓,陳道顯絕對不會忘記半分。

如今雙方分屬不同陣營,可偏偏劉如漢有求於陳道顯,那他薛觀的人頭,便是最好的誠意。別說什麽仁慈不仁慈了,劉如漢連他自己的親生侄子都能犧牲,更何況他薛觀?

“薛卿,此番卻是委屈你了……孤絕對不會忘記你的功績,也不會忘記你為大義軍的犧牲。”

“來人,送薛卿上路!”

……

奉天殿,寧渝端坐在龍椅之上,望著下面喜氣洋洋的文武百官,臉上不禁露出幾分微笑。

革新元年劃過了尾聲,而在這一年裏,寧楚完成了最為關鍵的奠基一步,也提前了半年多實現了一統南方,這也是一樁值得慶祝的大喜事。

君臣一殿,其樂融融,還有歌舞相伴,讓那些在戰場上廝殺的將軍們一個個都看花了眼,可是對於寧渝來說,卻極度無聊,畢竟經歷過後世繁華的生活,對於這個年代的娛樂項目也就不那麽感冒了。

說起來在這個18世紀初期的年代裏,人們除了每日裏早出外歸辛苦勞作之外,剩余的娛樂生活基本上就是造娃,再要不就是吃喝嫖賭,除了一小部分文化人還能看看小說以外,其他的時間段都非常無聊。

當然,眼下這種日子寧渝也漸漸適應了,倒也不覺得難過,只是一想到明年開春就會有十幾家報刊將會發行,心裏多少也有些期待,不指望這年頭人們的思維能活躍到哪去,可是只要提供了一個平台,後續應該會有些新的變化。

寧渝甚至還設想過,可以將那些民間通俗小說搬到報紙上去,一來可以豐富大夥的娛樂內容,二來也能讓報紙更加普及化到人們的生活當中去。因為如果報紙上僅僅只有國家大事,那麽對於普通百姓來說,並沒有太多的誘惑,反倒是小說能夠天然地吸引到百姓。

或許將來自己也能改頭換面,把一些前世的經典小說整理出來,發表上去……

只是一想想,寧渝又苦笑著搖了搖頭,他眼下可沒那麽多的時間,先不說北伐大事,就連跟底下官員和士紳的博弈,還只是剛剛起了個頭呢……

不過對於寧渝而言,眼下確確實實有個好消息,來自於山東曲阜的孔氏北宗,他們知道孔毓珣被復漢軍抓走以後,便也派了人前來接觸,主要目的自然是要換船坐,希望寧楚能夠予以接納,最好是還能繼續安安穩穩的將這個衍聖公當下去。

對於北宗的想法,寧渝自然不會選擇同意,讓人將當初告訴孔毓珣的意見傳遞了一遍,第一,孔家必須接納新政的實施,不得選擇違抗;二,孔家需要在復漢軍北伐之時,予以配合,不得選擇違逆。

只有完成了這兩步,剩下的才能繼續談,否則就是寧楚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