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二虎相爭(第2/3頁)

不過此番劉如漢也沒有讓寧千秋就這麽回去了,他派人送來了一封信件,是交給寧渝的,讓寧千秋給帶了回去,寧千秋也不好貿然拆開來看,在回了京城後呈遞給了寧渝。

寧渝拆開那封信件,簡單看了一下,臉上便浮現一絲冷意,他早就料到了劉如漢沒有居於人下之心,可是也沒想到對方如此囂張,竟然膽大妄為地提出以潼關為界,潼關以東盡歸寧楚,潼關以西則盡為白蓮教之地,兩家共結盟好,以對抗清廷。

信件裏面的用意昭然若揭,便是不再承認寧楚為主,而是謀求自立。

“陛下,此賊究竟何意?”崔萬采有些好奇。

“呵呵,一個異想天開之人,在這裏癡人說夢呢……”

寧渝冷笑了一聲,隨即將信件遞給了崔萬采,“劉如漢以為拿下了關中,就能做觀鷸蚌相爭……至不濟也能三分天下,這是在跟朕叫板呢!”

崔萬采接過了書信,細細讀了一番,啞然失笑,“此賊渾然看不清天下局勢,如今楚清二方,唯有一者能夠存活,他想做漁翁就讓他做吧,等到我大軍北定中原後,遣一小吏便能使其來降!”

“也罷,那就讓他好好看看!先讓他給朕守好西北,將來一統天下後,給個王爺養著就罷了。”

嚴格來說,劉如漢的所作所為,這並沒有超過寧渝心裏的預期,可是對於這種行為,寧渝的心裏還是有些不舒服,當下便召集了內閣和樞密院群臣,宣布一個消息——那就是西征。

“西征?”

寧忠義聞言便有些興奮,樞密院很早就制定了西征的計劃,後來是寧渝以兵力不足為由給否掉了,後來所發生的一切,都是在此基礎上制定的戰略,如今見到寧渝松了口,寧忠義便以為西征的時機已經成熟了。

“陛下,此時西征正是天時所利,咱們這也是在跟白蓮教搶時間,若是劉如漢占據了關中,肯定會把注意打到四川上去,雖然眼下還不是最好的入川時機,可是也不能久拖了。”

首輔寧忠景聽完樞密院的計劃以後,當下便出言反對,“陛下,眼下絕非西征良機,如今南邊戰事頗為順利,何須多費這一番手腳?徒增錢糧壓力?”

眾人都知道,如今福建的復漢軍已經開始在準備兩廣的戰事,超過五萬人的軍隊已經集結完畢,準備在今年年前徹底一口氣占據兩廣,從而實現徹底占據東南的目的,因此相關的物資已經如水一般湧到了福建。

如果在這個時候掀起征西,至少需要擴充五個步兵師,而這五個師雖然還不至於徹底壓垮寧楚的財政,但是畢竟會打亂目前的發展,這一點在寧忠景看來極為不智,只要穩紮穩打,收復整個南方也只是這兩三年的事情,何須如此冒險?

寧渝微微一笑,“西征並不是一壓而上,新組建的第十二師可在宜昌準備船只,水陸並進拿下奉節即可,將這顆釘子給朕砸進四川去,朕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這一下卻是讓眾人有些摸不著頭腦,這自古以來進攻四川都是講究速攻,才能避免被困在山林小道當中,如何到了今日卻只是拿下奉節?

“陛下,臣以為川地險峻,叢林密閉,不若直接以三個師的兵力,沿著水陸齊攻,當可徹底收復川省,以解開心頭大患!”

寧忠義的這番想法並非什麽妄言,主要是因為如今四川確實已經空虛了,如果能夠帶著三萬人進川,徹底收復四川也並非不可能。只是他的這番想法,卻是跟寧渝還是多有不同。

“兩廣始終是我軍重點,我軍絕不可輕忽,因此全力保障兩廣戰事方為正道,至於四川,朕以為不如以打促和,文取川省。”

聽到寧渝這番話以後,崔萬采的眉頭卻是揚了起來,他很快就窺破了這其中的機密——關鍵就在於目前的四川巡撫。

眾人皆知,現如今的川陜總督是嶽鐘琪,但是幾乎等同於是虛職,因為對方還在甘肅,再加上是新領之職,根本無法插手川陜的事物,因此如今真正決定四川事物的只有兩個人,那就是四川巡撫蔡珽。

“陛下的意思是,我們可以拉攏此人為我等所用?”

寧忠景眉頭一松,他是不希望在這個時候兩面開戰的,打不打得贏他不操心,但是兩路的後勤糧草供應著實壓力太大了些,實際上為了供應福建的五個師兵力,寧楚已經動用了二十萬左右的民夫了。

寧渝微微一笑,在影子的情報當中,對於四川巡撫蔡珽的研究可是已經相當深入,可以說這個人的來歷相當不一般,家世背景深厚,乃雲貴總督蔡毓榮之子,兵部尚書蔡士英之孫,原本都是遼東一脈,或者說是祖大壽的嫡系,後來從龍入關,也得到了清廷的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