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七千萬斤鐵(第3/3頁)

“朕想告訴你一點,眼下的八旗看似還占據了半個華夏,但是朕也不瞞你,你們所在的礦,每日裏能出的鐵礦能煉出兩千斤的鐵來,而這樣的礦朕已經有一百多處……你應該明白朕的意思。”

寧渝臉上帶著幾分笑意,這些東西雖然也算的上是機密,可是也只是眼下的機密,因為寧楚的開礦速度,將會在後面達到一個巔峰,到時候這個數字還會翻上幾番,因此告訴傅爾丹也無妨。

而對於傅爾丹來說,他自然能夠算明白這筆賬,他自己所在的礦每天能出兩千斤的鐵,這是能夠估算的,如果根據寧渝所說有一百多處,那麽每天出鐵就在二十萬斤左右,一年下來就是七千兩百萬斤。

可問題是根據傅爾丹所知道的相關機密中,大清在康熙五十八年的出鐵才四千五百萬斤……這四千五百萬斤可是集中在全國,其中南方鐵礦就占據了一部分,因此現在丟掉了南方以後,怕是一年三千萬斤的鐵都難保了。

不過造成這個局面的不僅僅是復漢軍,還有清廷統治者自己的鍋,實際上清廷的產鐵量一直都被有意控制了下來,因為中國歷代的產鐵量都比清朝高,其中宋朝由於長期持續鑄造鐵錢的需求,還有大量鐵兵器的需求,產鐵量是有過一個爆發期的,大概最高的時候年產量在九千七百萬斤左右,而到了明朝嘉靖年間,產量鐵量則是高達三億斤。

但是自從滿清入關之後,清廷的統治者便有意控制鐵的產出,像康熙還曾經下令關閉全國許多鐵礦,並且對余下征收重稅,以致於目前的產鐵量才慘不忍睹。

如今復漢軍的產鐵量高達七千萬斤,都已經比康熙全年時要高出一大半了,沒有了鐵,也就意味著在裝備兵器等方面,會嚴重滯後於復漢軍,這讓傅爾丹有些垂頭喪氣。

寧渝眼見得火候差不多了,便冷哼道:“朕告訴你這些,沒有別的意思,那就是如果想打仗,朕願意奉陪到底,這七千萬斤的鐵,就算均分到八旗的頭上,每人都能分到四五十斤,朕靠鐵就能把你們全都壓死!”

“若是八旗還想活下去,就得學會跟我寧楚合作。唯有合作,將來的八旗才有一條生路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