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新的科考制度(第3/3頁)

“可是陛下,當下士子們都是讀這聖賢書長大的,這算學、農學、工學、商學、法學等,卻沒有正經學過,如何才能考過?”

很快便有大臣反應過來,這裏面其實還存在著一些漏洞,只是很多人第一時間都沒有察覺到。

寧渝臉上掛著幾分笑容,有人這麽快就反應過來了,也不枉他一力調教,笑道:“此事便是關於教育改革方面的內容了,還請首輔給大家介紹一下。”

寧忠景當即又拾起一副詔書,開始念道:“將來科舉一應考試內容,均有教育部和組織部共同擬出,為了配合新的科舉制度,未來三年內會逐漸在每省建立一所綜合性新式大學,還會在十年內在各府建立新式學院,以供學子學習,此外也將會鼓勵私人創立新式院校,一應學習資料均由教育部擬定推出,原先的舊制私塾亦不會取締,均可保留。”

在寧渝的設想當中,教育這種需要花大錢的事情,自然不會一步到位,而是分解到數十年當中逐步提高,三年在各省辦一所綜合性大學,咬咬牙還是能夠完成的,至於各府的院校則是在十年左右全面鋪開,至於府一下暫時不會考慮。

當然了,辦教育是會花錢的,因此寧渝也不會采取免費的手段,只能盡可能降低學費,比如辦學一應花費,由中央財政負擔三成,地方財政負擔個三成左右,而學子個人只需要負責四成,通過降低門檻,也能促進一部分人走進大學了。

至於全面免費的義務教育,也就是在寧渝的腦子裏過了一下,然後就果斷放棄了,因為以目前的人口基數而言,就算寧楚把全面稅收全部墊進去,怕也是不夠的,因此只能作為日後財政擴大後的備選計劃。

“一應士子的學籍,都將會在教育部備案登記,從而確保人才的建設和使用……考試過程中只以學籍編號和考官編號為記錄,考官不得打聽學子的身份,學子也不可打聽考官身份,考試結束後也不得私自聯系。”

寧渝的一番話,卻是在不動聲色中,以教育部登記備案學籍的方式,破壞了舊有的座師制度,也就打破了這種師生依存關系。

在過去的科考當中,士子與考官便是這種座師關系,盡管在考試之前二人從來沒有見過,可是只要士子中舉,那就得去拜謝考官,確認師生關系,以後學生有事可以找座師幫忙,而座師有名,學生也不得推辭,因此科舉時代的考官,那都是天下一等一的好差事。

然而如今這項大大的好差事,以後是徹底沒了。

大臣們聽到以後,臉上紛紛露出了苦笑,這皇帝對於當官還真是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