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清流與濁流(第2/3頁)

寧渝慢慢說道,他盡可能用委婉的方式去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畢竟這個時代的價值觀其實還是很單一的,很多人做官的想法都是為了做天下事,為了做萬民事,如果告訴他不能做,對於一個人的信心打擊是非常大的。

“劉統勛和汪由敦是未來的封疆大才,長於俗務,朕便將他們放到基層去做實事,將來只要不行差踏錯,將來部閣高位不是沒有機會;吳敬梓謹慎有方,處事不亂,因此放在辦公司也是合適的,而陳大受精通算計,心思玲瓏,財政部可供其大展身手……”

寧渝將這些人一一說過後,才望著一臉患得患失的彭啟豐,意味深長道:“可唯獨你彭啟豐,才能真正在學問一道上得到深入研究,這樣的才能放在官場上卻是可惜了,朕讓你進翰林院不過是過度之地,如今卻是有一個機會,可以盡情展現你的才能……”

彭啟豐深深一禮,嘆息道:“臣不善於俗務,亦無折樽沖俎之才能,以致於讓陛下操心過甚,臣實在有愧與陛下,陛下但有吩咐,臣萬死不辭!”

寧渝哈哈大笑,“朕不要你萬死,但是確實有件事適合你去做,那就是創建我大楚第一份報紙,用你的手中之筆,為我大楚百姓帶來一方天地。”

“報紙?”

不光是彭啟豐有些不理解,就算是一旁的呂毅中和嚴鴻奎,也感覺有些迷迷糊糊,不過他們大概也猜到了,召集他們三人過來的目的,想必就是為了這報紙的緣故了。

“朕以為,這一次制定的《欽定大楚憲法》和《大楚田畝制度》,為何推出屢屢受挫?原因就在於天下人不懂朕的良苦用心,亦不懂新政之利,就會有抵觸的心理,朕不怪他們,可是,朕希望能夠通過報紙的形式,讓天下人能夠知道朝廷的政策,能夠明白朕的用心。”

寧渝臉色有些嚴峻,實際上政令從上而下,很容易出現走形的情況,像王安石變法便是一個深刻的教訓,很多政令的出發點都是好的,可是真到了地方實施後,卻幾乎變成南轅北轍,原本的利民之舉,變成了害民之舉,因此用報紙來保持上下有一條溝通的渠道,是非常重要的。

彭啟豐一聽完寧渝所言,卻是無比振奮,他原本就是初入官場,還是去的翰林院,心性裏還是頗有一番為國為民的氣度,高聲道:“陛下聖明,若能施行此措施,天下黎庶百姓都能清楚了解到國政,也就少了許多誤會和爭端,對於陛下的用心也就更能深切感受。”

寧渝微笑道:“只是這報紙想要傳達其應有之義,便不能缺少這主筆之人,否則也無人會看,當然這主筆之人需得文壇之大家方可……朕以為,呂先生和嚴先生乃江南大儒,正合該負責此事。可為總編及副總編。”

二人聽了,當下便領旨謝恩,只是相對於年少的彭啟豐,已經一大把年紀的呂毅中多少也經歷了許多事,當下便有些猶豫,低聲道:“陛下,此舉措雖好,可是難免會被一些人所利用,若是落入奸人之手,怕是會引起大亂。”

寧渝微微一笑,他當然明白,如果報紙沒有控制好,所帶來的後果將會非常嚴重,不過他已經做好了相關的舉措。

“朕決意在宣傳部下設立新聞出版司,負責全國之圖書出版以及報刊發行之責,日後所發行之報刊,需要在新聞出版司登記造冊,對於其內容之審核亦由該司負責,首任司長暫處於空缺狀態,彭啟豐可為副司長。”

說罷,寧渝望向了彭啟豐,笑道:“此事責任重大,朕希望你能挑起這份重任,不要辜負了朕的期許。”

彭啟豐心裏微微激動,正五品的副司長一職已經足夠讓他驚喜了,更不用說簡在帝心,當下便行禮道:“微臣遵旨。”

“這報紙前面可以主要以朝廷的法令為主要內容,把朕頒布的這些法令,一條條掰開了揉碎了,給大家細細說一說,然後朝廷內發生的一些大事也可以登記上去……當然現在很多東西都不成熟,可每月一刊,日後酌行添加。”

寧渝不厭其煩地吩咐著,他可不希望這起頭一件事就給辦擰了,而且眼下這張報紙並非全部,將來還會逐漸放開新聞業,讓民間更多的報紙,在滿足要求的前提下參與到其中來,這樣也能多幾條言路出來。

“臣等知曉,只是還請皇上為此報賜下名字來。”

寧渝細細思索了一番,卻一直沒有想到什麽滿意的名字,便笑道:“二位乃大才,可有什麽想法?”

呂毅中微笑著輕聲道:“我等士大夫立於世間,正所謂‘讀書通大義,立志冠清流’,不如就叫做清流報吧。”

“清流報……”

寧渝輕輕咀嚼著這個名字,他心裏其實是有些不太感冒的,要知道明末的清流在家國覆滅之際,也沒有什麽真正的作為,只是這個名字是呂毅中提出的,當下也就不再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