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宗室之議(第2/3頁)

可是在這個問題上,大臣們又一次跟寧渝鬧擰了,李紱這個時候站出來了,他低聲道:“皇上,前明宗室之舉雖有不妥,可是嚴控宗室也是必要之舉,若是過於放縱,恐怕隱患藏在將來。”

說起來,對於文官而言,第一敵人是參政的宦官集團,因為他們是天子的意志體現,消滅宦官集團是堅決有必要的,而第二敵人就是宗室力量了,因為他們是皇權的後備力量,也是能夠對文官集團產生威脅的存在,因此自然下意識裏會希望限制住宗室。

可是對於這一點,寧渝自然不會再選擇妥協,他放棄了宦官制度,自然需要給文官集團再找個制衡的籌碼,宗室便是不可缺少的一環,不過針對這一塊,寧渝也沒有徹底放縱宗室的打算,心裏已經有了盤算。

“宗室之禍,有七王之亂,有八王之亂,也有玄武之變和靖難之戰,嚴格來說,其宗室制度都是自取其禍,不可為表率。由此說來,歷朝歷代之宗室制度,唯有宋制尚有一二可取之處。”

寧渝的這番話自然是有來頭的,至少大部分的大臣在聽到宋制時,眼神卻是一亮,他們當然知道宋代的宗室是有多讓人省心,甚至可以說比起漢唐明各代而言,都要強出許多,這也跟宋代時的政治環境有很大的關系。

嚴格來說,宋制是繼承於唐制,但是它吸取了唐代時門閥勢力過大的教訓,因此對於家族勢力是大為打擊的,並且通過科舉制度扶持了大量的寒門子弟進入官場,從而弱化了門閥。另一方面,處於對武將的削弱,也使得文臣的實力進一步膨脹,變成了真正士大夫共天下的怪胎。

因此在這個時候,宋代皇室在對待宗室上,並沒有采取過度的放縱和過度的壓制,而是一種比較平衡的狀態,它一方面擴大了宗室的範圍,將諸王、公、侯、伯、子、男,皆由子孫承嫡者傳襲。若無嫡子及有罪疾,立嫡孫;無嫡孫,以次立嫡子同母弟;無母弟,立庶子;無庶子,立嫡孫同母弟;無同母弟,立庶孫。曾孫以下準此。合依禮令,傳嫡承襲。

相反的是,周、漢、唐諸朝其實很注重控制宗室的規模,像出五服之外就不被列為宗室,也就是不再皇家的家譜上了,可是宋朝,即使出五服也仍然得到皇室的承認,這樣一來其實是強化了宗室的根基和人脈。

但是另一方面,這樣經過擴充後的宋代宗室,勢必會給朝廷帶來巨大的負擔,因此宋制在這一點上,做出了硬性的要求,那就是宗室被統一安排,不得離開集中居住區,離開開封等居住城市更是犯罪,實際上成了變相監禁。此外,宋朝宗室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會授予一定的官職,但都是虛銜,不能領兵打仗,也不能成為宰相。

寧渝的想法便是在宋時的宗室上進行改變,首先第一點就是擴大宗室的範圍,以鞏固宗室的根基,但是另一方面,對於宗室的待遇則是大大降低,所有的宗室爵位相對於功爵而言,都減一等待遇,以此降低宗室福利壓力。

說白了,宗室王爵僅僅享受功臣爵中的公爵待遇,而公則享受侯,以此類推。此外寧渝也針對爵位體系進行了調整,相對於清代所謂的入八分不入八分等繁雜體系而言,這次的爵位制度要簡化了不少,更加類似於明制中的爵位。

實際上明制中爵位也是分成宗室爵位與功勛外戚爵位兩種,其中宗室爵位都是定制襲封的,分為親王、郡王和一大串的將軍和中尉。而功勛外戚爵則分為世襲與不世,其中大部分都是不世的,且僅僅分為公、侯、伯三等,罷子、男不置,十分簡潔。

寧渝自然明白,控制爵位的數量還是非常重要的,若是大肆泛濫,豈不是顯得朝廷的爵位不值錢?

“我大楚的宗室不必以顯爵授之,亦不必以世襲而論,其宗室身份依舊記錄即可,朝廷可供其成年前的基礎生活開銷和學習上的花費,成年後宗室身份收入一律斷絕,唯有重新得爵者,方可享受爵位待遇。”

寧渝臉上平平無奇,可是說出來的這番話卻是讓所有人吸了一口冷氣,這家夥實在是有些狠了……宗室不給顯爵,不給世襲也就罷了,連養一輩子都不行了?

“當然,朝廷亦應該網開一面,準許宗室可自謀生業,可從軍立功,可進入仕途科舉,不得已任何理由阻止,亦不能暗中阻撓。”

眾人這才恍然大悟,說起來寧渝的想法很殘酷,很不講人倫道理,可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這裏面藏著的巨大前景。

說白了,相對於被人養豬一樣的宋明宗室,表面上看上去一輩子衣食無憂,其實終身都被困於樊籠,既無利於宗室力量,也無益於天下。而寧渝在取消了大量的宗室待遇之後,也給了宗室們一個放開束縛的機會,他們完全可以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甚至朝廷也會在暗中扶持,這一點跟過去是完全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