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槍和骰子(第2/3頁)

雖說李紱過往與崔萬采頗有私交,可是並不妨礙他們在政壇上的對立態度。特別是江南與湖廣的各派士紳,也在暗中角力,明面上雖然沒有真正撕扯出火花來,可是裂痕已經隱隱約約產生了。

當然對於這一點,寧渝和寧忠源誰都不會插手,甚至是比較樂於的態度,畢竟這底下的臣子要是鐵板一塊,那麽睡不著覺的就是他寧渝了。

因此聽完崔萬采說的那番話後,李紱當下便出言反駁了。

寧渝瞧了瞧殿上其他的大臣們,只是大夥也是一直在消化著剛剛的言論,並沒有要呈奏的想法,當下心裏便是一定,鬥可以,但是不能無底線的鬥。

“朕以為,明制雖然有些問題,但是並不大。雖說取消了宰相一職,事權都集中到了皇帝身上,可是也並非皇帝一人親自做主,還有內閣大學士,還有六部,還有通政司、都察院和大理寺,而且很多事情是必經廷推、廷議、廷鞫的……”

寧渝在這一點上可是絲毫沒有買老師的帳,他雖然知道崔萬采確確實實是出自於一片公心,也確確實實是為了大楚好,為了他寧渝好,可是寧渝依然是不會同意回到唐時舊制,因為他寧渝根本就不是李二那樣的皇帝。

說起來,在文人心中君臣相得的典範是李世民、魏征,魏征善諫,李世民善於納諫,表面看上去一片和氣美滿,也被文人誇了一千多年,成了聖君名臣。

但是,這樣的名頭不適合寧渝,因為在寧渝的計劃當中,他要做的皇帝不是這種會顧忌虛名的皇帝,他有很多事情在這個時代是沒辦法跟士大夫和諧相處的,比如寧渝要改科舉考試內容,不考四書五經了,考科學知識,這是能跟士大夫商量的事嗎?

很明顯,寧渝要做的皇帝是一個類似於秦始皇一般,一言九鼎的皇帝,哪怕他的很多舉動放在這個年代,不會為任何人所理解,可是他該做的依然會去做,現在不做將來也會做,那麽加強君權也就成為了唯一的選擇。

寧渝要的,不是別的東西,就是要言出法隨,就是要說一不二。

崔萬采聽完寧渝的一番話後,雖然面上沒有什麽波動,可是手指卻捏得有些發白,他輕輕嘆了口氣,黯然地退到了一旁。而李紱的眼神裏卻閃過一絲興奮,他確定自己已經明白了皇帝心裏的想法,這是一個真正的雄主。

做大臣的,面對的皇帝其實是非常關鍵的,君臣之間也很講究一個緣分,遇到一個知人善任的皇帝,自然值得可喜,遇到一個暴戾無度的皇帝,也就只能哀嘆了。

“朕以為,當下大政暫且先放下,可是有一點卻是必須要提前說好,這內廷與外廷之間絕不能再有絲毫的瓜葛,內廷將會徹底取消宦官制度,罷盡太監,也不許男子私自自宮,宮廷之中的一應事物均采用女官制。”

見到崔萬采偃旗息鼓了,寧渝反倒是偏轉了話題,他一下子就把話題帶到了內廷與外廷上面來了,讓大臣們著實有些摸不著頭腦,不過對於寧渝所言,卻感覺到萬分興奮。

對於文人們來說,最恨的是什麽?閹豎絕對是榜上有名,實際上作為皇權的一種延伸,宦官參與政治本質上是會被文臣們抵制的,明末前的東林黨與宦官的鬥爭便是這種鮮明的體現,不過與其說是東林黨不滿宦官,更多的還是不滿隨意插手地方的皇帝。

說起來也很有意思,對於文人們來說,他們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把皇帝當成一個神像一樣,供奉在那裏,少了還不行,可是若是這個神像有什麽自己的想法和動作,那麽文官和士紳們就會聯合起來,把神像伸出來的手給剁了,太監便成為了這種鬥爭的犧牲品。

如今見到寧渝主動要禁絕太監,便使得大夥有些喜出望外了,這個時候誰還管所謂的祖制不祖制,傳統不傳統了,只要對於文官集團有利的,那就是好政策。

盡管幾天前寧渝帶著大夥去東華門外做了次秀,可是很明顯許多人都沒有特別去在意這件事,他們在意的只是寧渝選人用人的一套標準——明君之治不過是百姓們的一種臆想,因為皇帝無論怎麽賢明,最終都是需要靠為官者去實施。

只是他們沒有想到,寧渝竟然真的打算把宦官制度給取締了,這樣文官集團們便再也沒有約束了——除非寧渝再一次扶持起寧家的宗族力量和勛貴力量……可是這二者的破壞力可比宦官們強多了,很多人以為寧渝是不敢選的,誰都知道,宗族和勛貴都是要吃肉的。

真的不敢選嗎?寧渝臉上露出幾絲笑意,實際上扶持寧家宗族和軍伍勛貴集團,已經是寧渝制定好的計劃,而且他也不會擔心寧家宗族和勛貴集團的反噬,因為這個時代是一個開拓的時代,海外的大片領土足以滿足他們的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