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八章 授勛定銜(第2/3頁)

寧渝終於拋出了自己內心最大的野望,只有當天下人都以為天命不可移之時,寧家和大楚才能避免重蹈覆轍……而這一點也是寧忠源最大的追求。

寧忠源望著外面群情洶湧,臉上露出了一絲微笑。

“軍中授勛定銜,可以開始了。”

二月初,復漢軍趁著眼下戰爭基本停息的空档,將許多將領都召回到了武昌,他們一方面是要參加寧渝的登基大典,另一方面便是關系到自家前途的要緊事——授勛定銜。

在目前的復漢軍當中,針對勛章的嘗試是早已經就有了的,而且在軍中的反響也非常好,可畢竟處於草創階段,沒有成體系,因此這以此將會推出成體系的勛章,另一方面還會給軍內的士兵和軍官推出軍銜制度,以保證上下尊卑有序。

在之前的時候,復漢軍上下更多都是以職務論高低,但是這種做法並不夠準確客觀,因此也常常會引起一些問題,而軍銜制度的推出,既可以明確軍人在軍隊中的地位、責任和相互關系,也是國家給予軍人的榮譽,將會針對目前的軍內等級進行一次細分,也是一次收納人心的舉動。

當然這一次的授勛定銜,針對高層軍官,將會直接在武昌舉行授勛儀式,而中下層軍官則會通過各師團內部進行,以避免軍隊調動帶來的混亂。

寧渝穿著一身的幹凈整潔的軍裝禮服,在樞密副使寧忠義的陪同下,走進了早已經設立好的大帳之中,此時帳內已經坐下了上百名將領和軍官,其實還有許多人留守在了軍內,因此並沒有出現這一次的盛典當中。

寧祖毅、董策、程銘、程之恩、許成梁、寧鐵山、錢英、李石虎、嶽淩峰、許明遠等人此時都已經坐在了帳中,還有其他的一些中低級將領也是滿滿當當坐成了一排,他們一個個身著整齊的新式軍裝,臉上帶著笑容。

“軍人之天職,在於保家衛國。你們都是我復漢軍到現在的精英,受勛受銜,是你們過去幾年裏的功勛見證。沒有你們,沒有如今的復漢軍,也沒有眼下的大楚。”

寧渝臉色微微有些凝重,他舉起了手,端正地給下面的軍官們行了一個軍禮。

“你們,當得起我寧渝的一禮!”

下面坐著的復漢軍軍官們神情有些激動,他們有的是復漢軍雛鷹營的老兵,有的是講武堂出身的精英,還有從清軍叛逃過來的將領,如今心裏卻只有一個想法,什麽是士為知己者死,這便是了。

相對比清軍,復漢軍在對待底層官兵上真的已經是非常好了,每人入伍先發十畝的軍功田,每次立功受賞時也會賞賜大量的田地,而與之相對比的是,寧家自己並沒有把多少田地歸為己有,在這方面著實比當初入關的八旗都還要強一些,因此人人忠誠寧家,並非一句虛言。

當然,寧家子弟也不是聖人,可是他們心裏都明白一點,只有保障了軍隊,寧家的富貴才能一直維持下去,暫時的委屈在將來也會得到更大的回報,因此在針對這方面,復漢軍著實比清軍強出了太多。

“授勛授銜儀式開始!”

寧渝目前設計的這一套勛章體系,主要是分為三個類別,第一個類別是代表著軍人最高榮譽的九鼎勛章,寓意便是以一腔熱血護衛九鼎,非有大功於華夏之人不可獲得,而這一類的勛章目前還沒有人能夠獲得,畢竟眼下的復漢軍將領們,還真沒誰有這樣的資格。

第二個類別就是面向一般有功將領的寶鼎勛章,寶鼎勛章主要分為三等,一等寶鼎勛章主要是嘉獎主導重大戰役的有功將領,當然目前依然沒有人能獲得,二等寶鼎勛章則是嘉獎主導一般戰役的有功將領,獲得這一類勛章有目前的各大師長,還有總參謀處的董策等人。三等寶鼎勛章則是獎勵一般戰役中的有功將領,像目前的各師副師長和各主力團長都是可以獲得的。

至於第三個類別,便是面向低階軍官和普通的有功士兵,主要分為三等忠勇勛章,跟之前沒有太大的區別,而這一類別的勛章預計將會在全軍頒發數千枚之多,因此也不會在今天直接頒發,而是在各師各團自行頒發。

這些勛章基本上覆蓋了目前的整個復漢軍,寧渝並沒有增設太多的勛章,這樣反倒是會讓勛章出現貶值的情況,因此於情於理而言,控制勛章數量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

當然,針對獲勛的有功將士,寧渝也不光只是給予一個勛章完事,還有跟勛章相配套的各方面待遇,田地還有政治上的優待都是有的,除了享有相關規格的贈田之外,有復漢軍勛章者,在退伍後還將會優先安排在各縣鄉擔任官職。

為了更好的塑造軍人的榮譽感,寧渝還特意規定,持有功勛者的子女,可準許其直接加入雛鷹營,並且在經過了相關的培訓後,可直接進入講武堂進一步學習,將來也有機會在復漢軍內擔任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