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八爺黨覆滅(第2/3頁)

“爾等今日鼓噪,若是為了大清考慮,朕不會怪你們,可是若是爾等是為了一些別的想法,就算朕饒了你們,大清的列祖列宗也不會放過你們!”

雍正掃視了眾臣一眼,最終定格在了廉親王允禩身上,這一幕自然也就被大臣們盡收眼底。

廉親王,估計是要栽了。

“朕以為,廉親王允禩若肯實心辦事,部務皆所優為。論其才具、操守,諸大臣無出其右者,可資於理,朕甚愛惜。可惜其心術之險詐,諸大臣亦無與之比者,朕亦不能縱容之……”

“皇考當年亦曾言稱:‘春秋之義,人臣無將,將則必誅。大寶豈人可妄行窺伺者耶?胤禩柔奸成性,妄蓄大志,朕素所深知。’如今允禩仍不肯悔改,朕實難再忍,暫交宗人府議處。”

終究是王弟,雍正也不想失了體面,最終還是一個交宗人府議處的決定,只是跪在地上的允禩卻是整個人都已經癱軟了,他重重吐出一口氣,環視了一眼身後的八旗王公大臣們,只見那些原本支持他的各旗旗主們,此時都是一副漠然視之的態度,他終於是明白了過來。

“奴才領旨謝恩。”

允禩臉上流淌著淚水,接了旨意之後,整個人的精氣神算是徹底垮塌了下來。

次日,雍正再一次下發詔書,以吳爾占、色爾圖、蘇努、鄂倫岱以及等“無知妄亂,不安本分”,遣往盛京居住,奪其屬下佐領,諭稱:“從前伊父獲罪於皇考,貶其親王之爵,伊等怨望,肆行誹謗。”“伊等希圖王爵,互相傾害,陷伊宗嗣於死地。”連同蘇努之子勒什亨革職,發往西寧。

過了數日,雍正再一次諭諸王大臣,言稱:聖祖生前,因允禩種種妄行,致皇考暮年憤懣,“肌體清瘦,血氣衰耗”,伊等毫無愛戀之心,仍“固結黨援,希圖僥幸”,朕即位後,將允禩優封親王,任以總理事務,理應痛改前非,輸其誠悃,乃不以事君、事兄為重,以允禟、允禵曾為伊出力,懷挾私心。諸凡事務,有意毀廢,奏事並不親到,敬且草率付之他人。

這麽一套組合拳下來,算是徹底把八爺黨給連根拔起,甚至連同親近允禩的皇三子弘時在這件事裏也吃了發落。整個八爺黨算是徹底煙消雲散,眾臣都已經認定了一個事實,新君可真不是鬧著玩的,大夥還是趕緊配合著吧。

趁著當下的這個機會,雍正皇帝再一次就八爺黨一事發出詔書,親手寫下了一篇《禦制朋黨論》,算是給八爺黨給敲下了最後一顆釘子。

“夫罔上行私,安得為道?修之所謂道,亦小人之道耳……朋黨之風至於流極而不可挽,實修階之厲也。設修在今日而為此論,朕必誅之以正其惑世之罪。”

寧渝捧著這篇《禦制朋黨論》,臉上卻是有幾分驚喜,這雍老四做事還真是挺狠的,也怪實在了一些……

實際上在雍正這一篇《禦制朋黨論》之前,歐陽修曾經也寫過一篇《朋黨論》,只是彼時說的朋黨論不算什麽貶義詞,還提出君子有朋,小人無朋的說法,說白了就是皇帝需要朋黨,因為有朋黨競爭,這皇位才能做得安逸,要是沒了朋黨,反而不利於江山社稷。

嚴格來說,這種想法其實也很常見,畢竟皇帝不怕沒人做事,最怕底下的人做事都連通一氣,有了朋黨皇帝可以更好的掌控權柄。可是如今放在雍正身上,卻不是這麽一回事,在他看來,這天下有朋黨就會有鬥爭,有鬥爭就會影響做事,因此朋黨是大大的不好。

李紱對於康熙的了解頗深,對這個老四的了解反而比較淺顯,他苦笑著搖搖頭道:“世人皆知雍親王行事腳踏實地,因此由此情況是很正常的。”

寧渝有些苦惱道:“這天下有朋黨太正常不過了,就連我復漢軍內也是分為朋黨的,畢竟底下的人要做事,難免會抱團。若是凡事都由皇帝做主,恐怕天下也會亂了。”

說到這個時候,寧渝對於這幾個勞模皇帝頗為佩服,從洪武到雍正,二人都是那種不眠不休的做派,恨不得把所有的事情都抓在自己的手裏,所以還要什麽朋黨,大夥都聽自己的多好。

當然,這二位也不是人人都能學來的,朱元璋是自己創業打天下的,這年輕的時候身子骨比較強壯,吃得消這麽大的工作量,可是雍正就不一定了,寧渝知道他在後世是早死的,但是到底是累死還是吃藥吃死的,卻記得不太清楚了。

李紱微微一笑,卻是從懷裏掏出一份折子,呈遞給了寧渝,低聲道:“《江南工商管理條例》目前已經擬好,還請大都督過目。”

在寧渝的心目當中,是準備將目前打下來的江寧,來試驗自己的新工商管理條例,以此來論證自己的理論,只要在江南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那麽就可以在目前的復漢軍當中全面推廣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