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陰抗清(第2/3頁)

他心裏已經存了死志,自然也不會在乎怎麽死,只要能夠成全對大清的忠義,鄧譚便已經心滿意足了。

一名披頭散發的老者,在幾個漢子的攙扶下,拄著拐杖慢慢走上了行刑台,只是他每走一步路,都會喘息許久,可是就在他上去之後,卻是再也沒有人敢於發出半點聲音。

原本沉默不語的鄧譚臉上湧現出一絲諷刺,“馮豫,我還以為你能忍到什麽時候,沒想到現在就跳出來了,或許楚逆到時候能給你個什麽官不成?是尚書啊,還是侍郎?”

名叫馮豫的老者看著年紀一大把,白發蒼蒼的他輕輕搖了搖頭,低聲道:“老朽今年八十有七,這再大的尚書也好,還是侍郎也罷,豈是老朽能坐得?”

鄧譚嗤笑一聲,卻是不再看馮豫,閉上了雙眼,以表示自己內心的不屑。

見到鄧譚都死到臨頭還如此囂張,江陰縣的百姓們頓時便發出了怒吼聲,他們恨不得將自己的東西都砸上來,將這個狂徒給砸死在當場,可是又怕就這麽砸死了他。

馮豫輕輕將拐杖往地上一頓,原本還在喧鬧的台下百姓們,卻是開始安靜了下來,他們望著馮豫,臉上帶著幾分崇敬。

“老朽……今年八十有七,苟活至今,實在是心裏有一口氣沒有出……若是就這麽帶到地底下,老朽也沒辦法跟先人交代啊!”

馮豫環視了一眼眾人,輕輕嘆口氣道:“七十五年以前,也就是我大明隆武元年,我江陰百姓遭遇一場驚天大難,清軍南下攻我江陰,閻公、陳公與我先祖三人率領全城百姓抗清,那時節,老朽才是一個十二歲的童子。”

聽到馮豫講起了往事,鄧譚臉色一變,他似乎感覺到了不妙,恨不得當場殺了這個老頭,可是自己卻被綁在了木架上,再加上數人押著,卻是難以動彈,當下又氣又急,臉色卻是變得一片通紅。

“江陰三公率領十萬城民百姓,面對二十四萬清軍的強攻,卻是堅守了整整八十一天!”

馮豫聲音開始變得有些激憤,他不想回憶那段痛苦的往事,可是又強迫自己將這其中的每一處細節都記得清清楚楚。

那個時候才十二歲的馮豫,卻經歷了人生當中最為艱難的八十一天,孤城困守之下,江陰百姓注定沒有了任何的救援,二十四萬清兵圍著這麽一座小縣城,再加上兩百多門紅衣大炮,展開了歷經日以繼夜的圍攻。

而江陰城的百姓們也不甘示弱,在這八十一天的時間裏,在抗清三公的率領下,從炮轟到強弩,從詐降到偷營,可以說是用盡了一切法子,到最後時刻,閻應元獨坐在東城敵樓,要了一枝筆,在門上寫道:

“八十日帶發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裏江山。”

馮豫想到這一幕幕的往事,不禁淚流滿面,江陰訓導馮厚敦是他的族中長輩,後來選擇穿著公服在明倫堂自縊,其妻子與姐姐選擇投井而死。中書戚勛,諸生許用,把門關上,自焚。

“江陰後來被攻下後,清軍在城內屠城,內外城河、絆河、孫郎中池、玉帶河、通塔奄河、裹教場河處處填滿了屍體,疊了有好幾重,光投四眼井的就在二百多人……”

“老朽當時十二歲,才僥幸逃得了這條性命,如今王師即至,我江陰百姓亦當奮起,誅滅韃寇,復我故土江山!”

等到馮豫將這其中的一點一滴講出來後,台下的百姓已經沸騰了,他們湧在台下,臉色變得漲紅,揮動著手臂高聲叫道:“誅賊!誅賊!”

鄧譚此時的臉色掛著冷笑,“爾等這些悖狂作亂之徒,切莫以為我朝廷大軍為空物,將來朝廷大軍南征之際,便是爾等覆亡之時!”

眼見得鄧譚還敢如此囂張,馮豫臉色一冷,輕輕揮了揮手,那劊子手便走上前去,撥開了鄧譚的衣物,在他的身子上罩了一層漁網,接著便從懷裏的刀具中,找到了一柄銀色的小刀,開始對其施加酷刑。

台下的百姓們無一不撫掌喝彩,眼見得台上血肉紛飛,卻只覺得痛快無比。

八月十五,江陰百姓起義抗清,隨後便派人去向寧渝遞去了歸順之書,寧渝心裏大喜,隨後便將馮豫的孫子馮道衡封為江陰縣令,負責安撫縣內的百姓,以保證平穩過渡。

很快,軍情處的人便將江陰發生的一切都告訴了寧渝,寧渝便有些沉默,他明白江陰曾經所承受的一切,更明白百姓們心裏想的一切。

“寄語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光是懲處漢奸還不夠,咱們不能忘記這些英烈,更不能忘記他們這些人曾經做出的犧牲和努力!”

寧渝努力壓抑著內心的激動,他握著拳頭沉聲道:“咱們要在這裏豎立一座忠烈祠,不光是要祭奠抗清三公,還要祭奠江陰城死傷十幾萬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