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兵進江南(第2/3頁)

作為江西人的李紱,他自然能夠明白這背後藏著的恩怨糾葛,說起來還真是反反復復,根本就沒讓清朝的皇帝們省過心。

從滿清入關之時,江南無疑成為了清廷穩固統治的最大阻力,特別是這種反抗,並不僅僅只是辮子的原因,而是從政治,經濟,軍事,思想全方位的抵制大清,特別是江南的士紳集團,雖然接受了清朝的統治,可仍然試圖保存其政治和經濟上的權益。

因此後來在康熙繼位之後,江南一直都算不上特別穩定,當地的士紳在治和經濟層面試探清廷,試圖恢復和維護自明朝以來就存在的種種特權,以致於後來的大清君王一方面多次下江南,另一方面又是屢興文字獄,就是要將江南漢人心裏的那點東西全部給滅幹凈,從而留下一堆真正的順民。

對於雍正來說,他想要實現的改革,其中也有很大的阻力便是來自於江南,因此眼看著江南快要保不住,他也沒有真正去砸鍋賣鐵來死保,盡管江南的錢糧幾乎占據了整個清廷的四成多。非不願也,實不能也。

就從大清在兩江的人事安排上就能看出,先前在湖廣江西大戰的時候,清朝死了一個兩江總督,死了一個江南提督,然後又死了一個江寧將軍,可是死完了以後,清廷便一直沒有再委派新的兩江總督,後來的嶽鐘琪,也只是做了安徽提督,兩江總督之職位一直處於空缺狀態。

若是放在了往年,兩江總督這個坑都是大臣們可望而不可即的大肥肉,可是現如今卻不一樣了,人人心裏都明白,現在誰去兩江,等於是去找死。

上任兩江總督好歹還有十萬兵馬,可是這一任有什麽?光靠幾萬綠營和一萬多的八旗,想要擋住復漢軍的兵鋒,簡直就是癡心妄想。

在這種情況下,江南也是人心惶惶,許多人都對大清的未來表示悲觀,甚至想直接北撤到山東,可是沒有雍正的旨意,誰也不敢貿然離開。

雍正在準備對策妄一戰之後,也沒有完全將江南棄之不顧,他很快便物色好了新的兩江總督人選——範時繹。

在大清王朝當中,姓範的勛貴大臣並不多,其中最為有名的便是範文程這一支。這個老漢奸為了大清的興衰耗盡了心血,因此也一直被康熙所看重,連同他的子孫在康熙一朝也得到了重用,而範時繹正是範文程之孫。

如今的範時繹,原本只是馬蘭鎮的總兵,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都還輪不到他來當這個兩江總督,可是眼下的情況不妙,兩江總督已經成了一個火盆子,滿蒙勛貴們不想跳火坑,因此當雍正提出這個人選之後,幾乎沒有一個人反對,倒黴蛋範時繹便被強行架上了這個位子。

寧渝自然知道這個大漢奸後裔,他心裏反倒感覺有幾分欣喜,要知道這天下的漢人,可沒有一個不恨這個範家老賊,若是能夠在江南一戰當中,活捉或者直接砍下他的頭顱,恐怕天下人都得歡欣鼓舞了。

“既然如此,我軍五月十五,出兵江南!”

此時沙盤上的江寧城,已經被插上了一根紅色的小旗子。

……

“東征一戰,事關我漢室江山之興亡,拯救天下黎民百姓,天地共鑒之!”

五月十五,整整四個主力師加上一個都督禁衛旅在安慶城下誓師,寧渝禱告了天地之後,也就不再多言,乘著戰船便沿著長江一路東進。

復漢軍這一次的目標十分明確,一路過池州、銅陵還有蕪湖,直接進逼江寧,根據參謀處的意見,這一路除了這五萬的大軍以外,還調集了近十萬人的民夫隨征,對外號稱二十萬大軍,攻伐江南。

這一次是復漢軍起兵以來,所動用的最龐大的一股兵力,所需要的耗費的糧草補給也遠遠超越了之前的歷次大戰。

復漢軍除了動用這麽多的人力以外,還專門調集了三百艘大小民船一路隨行,專門負責從安慶來運輸後勤物資,以保證大軍一路所需。

對於寧渝而言,這一次他要拿下江南,需要做的事情有很多,軍事上的反倒不是很關鍵,更多的還是如何奠定將來的復漢軍的一國之基。

是的,這一點寧渝已經在武昌的時候,就跟父親寧忠源、寧忠景還有崔萬采等人商議過了,眼下的復漢軍局勢其實很明顯,自從大戰過後,清廷已經蛻變成了一只病老虎,在這個時候,選擇稱帝已經變得迫在眉睫。

只有稱帝建制,才能將逆賊這個身份徹底擺脫,也能吸引到更多的人才南投。到時候的復漢軍,也就不再是今日的復漢軍了。

當然,這一切的關鍵便在於江南,只有拿下江南,才有這樣的資格來稱帝,否則僅僅攜三省之力,稱帝卻是有些勉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