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2/3頁)

願意很簡單,這年頭走南闖北販貨盈利的商人,頂多也就是個小商人罷了,做到再大也不過爾爾。而真正的大商,則是如同呂不韋一般,早早就開始投資一國之興衰。

對於崔家來說,寧渝便是這樣一個絕好的潛力股,而他們想要投資的未來,則是將來的外戚身份,這可是真正的一本萬利的買賣,而且崔家已經有了絕佳的本錢,那就是崔姒,若是換成別的家族,就連今日談話的資本都沒有。

見崔家人這麽上道,寧渝心裏也有幾分開心,便笑道:“你崔家的那些東西,我卻是看不上。不過對於你崔家的人才,我卻是頗為看重。做事嘛,還得看長遠。”

崔玉心裏又驚又喜,趴在地上,磕了三個響頭,聲音清脆有力。

“崔家上下,願聽漢陽公驅使!”

三日後,寧渝帶著一行人坐上了船兒,準備出發去安慶。與此同時,還有數十艘大船帶著最後一批的軍械糧草,跟著寧渝一路東進,等到了安慶之後,這些糧草和軍械也將會分發到各軍中,為即將到來的一戰做最後的準備。

在臨行之前,寧渝跟崔玉也算是好好深談了一次,將關於玻璃和白糖的想法都跟崔玉說了一遍,而且針對相關的工藝,寧渝也提出了一些自己從後世看到的方法,讓對方先去實驗,只要先把工藝摸清楚就可以了。

至於後面怎麽去發展,寧渝也想的很清楚,無論是玻璃還是白糖工藝,本身難度並不算大,但問題是需要通過合理的銷售渠道,將生產出來的這些東西賣出去才行,這一點是需要時間的,因此先讓崔玉慢慢折騰著。

剛剛回到安慶之後,寧渝又是馬不停蹄找到了李紱,將自己在武昌這一番經過詳細告訴了對方,重點自然便是將來要在江南制定新的工商條例,從而達到扶持工商的目的。

李紱的臉色有些凝重,他自然明白在眼下這個時候,想要推行該條例會有多少的阻力,對於寧渝的想法,他卻是覺得有些過於急躁了。

“大都督,工商扶持雖然有必要,可是眼下這個時候是不是太著急了?畢竟工商行業到如今也沒有一個穩定的支撐點,若是大都督執意如此,怕是吃力不討好。”

說白了,眼下的工商行業的背後,都是那些地主鄉紳們支撐著。所謂的扶持工商地位,他們自己就不願意同意,如果寧渝強行把他們擡到桌子上來,未免有些高看了。

寧渝苦笑著搖搖頭,輕聲嘆道:“李先生,你可知我這一路東進,背後的幾十艘船裏都裝著些什麽嗎?”

“想來應該都是火槍火炮這一類器物吧……”李紱輕輕點點頭。

寧渝擺了擺手,苦笑道:“火槍火炮者,不足三分之一。剩下三分之二,全都是我們的軍糧,將來這些軍糧要支撐到我們拿下江南,除此之外,便是軍中需要的一些雜物罷了。”

“除了火器以外,其他的軍糧和軍內雜物,全都是湖廣的那些商人給我們籌集到的物資,他們希望我們能夠趕緊拿下江南,這樣他們掏出來的銀子才不會打水漂。”

寧渝隨手拿起了一杆新制成的漢陽造燧發槍,烏黑的槍管上反射著光,看上去竟然有幾分美感,可是每個人都知道,這根槍管裏所發射出來的東西,將會致人於死地。

“想要造成這杆漢陽造燧發槍,前前後後需要的工序多達數十道,若是一個熟練的鳥槍匠人自己打造,或許要兩個月左右才能制成一杆,可是如今在漢陽槍炮廠裏,一千個熟練的鳥槍匠人,再加上兩千個普通的匠人,一個月能制成五千杆左右。”

李紱若有所思,他有些明白寧渝想要說什麽了。

寧渝感慨道:“這便是我為什麽一直要強調工商的力量了,很多事情是現在的復漢軍可以做到的,比如花一年的時間建立了漢陽槍炮廠和漢陽鐵廠,可是在其他的很多方面,光靠眼下的復漢軍還不夠。”

李紱輕聲道:“大都督的想法,我大概是明白了……只是眼下,這第一步卻好說,可是將來這亂子恐怕小不了。”

寧渝無奈道:“將來的事情將來再說罷了,只是眼下咱們不去做,有的人可就想著去做了。再說咱們畢竟是一路造反起家的,這點動蕩還算不了什麽,北方的那位爺,眼下才是真正的焦頭爛額呢。”

一想到雍正此時的處境,寧渝心裏便有些痛快,這人就是這樣,若說自己慘也就罷了,可是要有一個人比自己更慘,那心裏反倒好受了許多,畢竟這幸福感都是對比出來的。

不過與寧渝想的不一樣,如今的雍正不光是焦頭爛額,幾乎可以說是腹背受敵。先別說外面的復漢軍和策妄等人,就連京師裏的大臣們,對於雍正的感官就不太好,大夥原本都希望來一位老八那樣愛惜名聲的皇帝,這樣大夥可以該繼續撈錢的繼續撈錢,該玩女人的繼續玩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