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371聚與散(第2/3頁)

至於那些勛功章,要是紀念館博物館要,那就送給人家。

人家要是不樂意要,那就由村長處理。

村長拿著老支書的遺書跟阮文商量,“你覺得怎麽樣?”

“這些紀念章,給我吧。”

阮文看著那套去年閱兵時,老支書穿出來的新軍裝,上面掛滿了紀念章,“我沒什麽事,打算和謝薊生走訪一下這些抗戰老兵和當年的志願軍,看能不能為他們做些事情。”

她總要給自己找點事情做,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村長利落地應下,“好,要是有啥地方需要俺們幫忙,你盡管開口。”

……

老支書的後事處理的很快。

第三天的時候,阮文離開了王家溝。

她又去了趟縣裏,準確點說是去了那倆工廠。

棉紡織廠和日化品廠。

待了小半天後,阮文帶著女兒回省城。

“媽媽,你是不是又要忙了?”

謝元元聽到了的,她聽得真真的。

“是啊。”

阮文摸了摸女兒的小腦袋瓜,“不過等你考了學再忙,我這段時間會陪著元元的。”

謝元元拿出了那枚紀念章,“是因為這個嗎?”

她看到了上面的字樣——抗美援朝紀念。

記得姑奶奶和舅舅說過,祖父就是一個很勇敢的兵,也死在了這場戰爭之中。

“是也不完全是。”

阮文摸了摸女兒的腦袋,“喜歡紀念章的話找你爸爸要,他有很多的。”

“真的嗎?”謝元元還真不知道,她從沒聽爸爸說起過這個。

“當然,他可是個大英雄,厲害著呢。”

……

謝薊生沒想到,自己出去開會幾天時間,等再回來很多事情都不一樣了。

阮文對尋訪抗戰、抗美援朝老兵這件事十分的堅持,“我不知道自己現在還能忙些什麽,或許我可以去九三學社搞一個閑職,又或者去公司的研發室跟那些人聊天尋找新的思路,可沒有我這些事情一樣有人做。”

但這件事不同。

等國家富裕了,有錢來彌補這些英雄們,那已經是二十年後的事情了。

可又有多少人能等到二十年後呢?

大家都說老支書是喜喪,他大半輩子孤苦,臨了這十多年有人給他養老送終,整天好吃好喝從來不用犯愁。

比大部分人都強多了。

這中華大地有多少像是老支書這樣的人?

又有多少人能夠像他這樣衣食無憂的安然離世呢?

或許如同很多老戰士,國家有危難他挺身而出,當戰爭結束後他解甲歸田當一個普通人,並不需要她的照顧。

可總有那些需要照顧的。

她能出一份力是一份力,能盡一份心便盡一份心。

謝薊生看著略有些激動的人,即便當初在日本,她操縱著幾十億的外匯,都遠沒有這般激動。

“我不是要阻攔你。”

抓住阮文的手,謝薊生溫聲細語道:“只是這件事,你個人出面並不合適。”

阮文早前做事都是有籌謀的,不管做什麽向來都有所計劃。

即便是臨時起意,也會把事情安排的極為妥當。

這次實在是太過於倉促了些,而且還觸碰到一個極為敏感的地帶。

軍隊。

即便是退伍老兵,那也是軍隊曾經的一員。

不跟軍.委那邊打招呼,怎麽可以?

“我知道!”

阮文十分認真的看著謝薊生,“所以你得跟著我一起做這件事。”

反正都是退伍兵,老兵與老兵之間的差別也沒那麽大,不是嗎?

“你不樂意?”

這質問來的突然,比先有的雞生蛋還是先來的蛋生雞還要難上幾分。

謝薊生恍惚失笑,“怎麽會?”

他很是感謝這些年來阮文對他的支持,不然他的工作哪能進行的這般順利。

如今阮文有了新的想法,投桃報李他也會全力支持,怎麽可能不樂意呢?

……

首都的幾個部門誰都沒想到,阮文沒去對外貿易部搞金融,沒去農業部繼續搞墾荒,也沒去外交部從事外交事業,反倒是去了一個新建的部門工作

退役軍人事務部。

這不是拿蘑菇蛋去轟炸螞蟻窩嗎?

是不是太大材小用了點?

程部長第一個聯系阮文,但阮文這會兒正忙著呢。

事務部和其他部門不同,沒有財政撥款,自力更生。

除了國字號部門以外,國家予以最大的支持大概就是給了棟樓,讓阮文能夠在這裏帶領人辦公。

兜兜轉轉,阮文到底還是來到了首都。

好在謝元元已經初三畢業,等到九月就來首都讀少年班。

而謝薊生也從省大跳槽到了清華,如今正與周建明籌備組建新的實驗室。

一家人齊齊挪窩,讓陶永安不知道該說什麽才是。

阮文發展新事業,他自然是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