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370謝元元的美好生活(第2/3頁)

阮文最對不住的,是謝元元。

從剛出生起,阮文就虧欠良多。

孩子如今都要十歲了。

自己這個做母親的的確要盡一些職責才是。

阮文忽然間想要做良妻益母這讓陶永安嘖嘖稱奇,“那也好,現在國內市場變化挺大的,我覺得正好需要你來做決策。”

這幾年國內發展還挺快,起碼在日化用品市場上變化很大。

安心專注於做日化衛生用品,這是國內第一家,同時也是最大的一家。

當然,絕對不是寡頭壟斷。

這兩年,國內的日化用品公司跟雨後春筍似的冒了出來。

較之於早些年祝福福一類人帶動的劣質產品,現在其他公司的產品質量一般,但好歹沒走邪門歪路。

阮文看了下去年的工作簡報,“這不挺好的嘛,我看永晴處理的就挺好。”

“那不一樣。”

哪裏不一樣?

阮文得糾正陶永安的觀點,“管理也是與時俱進的,這些年來國內的發展究竟如何我不是太清楚,我已經落後了的,永晴也不是十年前那個懵懂無知的人,你得相信她。”

真不是她偷懶,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陶永晴現在有能力管理一家大公司,阮文覺得她回來的用處真的不是那麽的大。

頂多進行一下協調工作罷了,畢竟現在安心的分公司多得很,涉及到和地方政府的協作。

這些不算特別麻煩的事情,但又瑣碎的很,需要耗費不少精神去處理。

陶永安一度被說服,但很快他就意識到,阮文還是想辦法在偷懶。

“你真不打算管了啊。”

“管啊,我好歹是大老板嘛。”

只不過大老板要做什麽呢,放權。

讓陶永晴大膽地去做。

比起公司的事情,現在阮文更關心的是陶永安想要建房子的事,不過這件事說了讓謝薊生跟他溝通,阮文也沒開口,跟著陶永安胡亂聊了一通。

她打算去研發室看看。

新蓋的研發室大樓十分的氣派,起碼從外面來看是這樣的。

就該這樣,研發是企業生存的基礎,就該重視起來。

“回頭等省大搬走,咱們到時候再把範圍一擴,也就差不多了。”

“搬走?”

阮文愣了下,“要搬到哪裏去?”

國內大學普遍修建新校區這件事阮文倒是知道,但這麽早的嗎?

“不遠,跟咱們隔著一條街,就在後面窪子口,校區周圍的地都被咱們給圈了,學校打算往外擴都擴不了,這些年來學校變化大,現在學生都住不開了,早前省教育廳的去國外考察,說打算搞一個大學城什麽的,這不就想著先拉省大下水。”

窪子口是跟老廠區隔著一條街。

那邊是一片大窪地,想要建學校得先填了坑。

“大學城就挨著咱們?”

陶永安理所當然的點頭,“省裏不是說了嘛,咱們這是中國的矽谷,要跟中關村那邊別苗頭呢。這條路都要重新命名呢,往後就叫新街。”

這叫什麽重新命名。

跟鬧著玩似的。

阮文改了方向,往學校那邊去。

幾年光陰學校變化也挺大。

如今寒假還沒結束,學生們還沒盡數返校,不過校園裏也有零星的學子。

“這幾年學校變化還挺大,和西德那邊互派了幾次留學生,回來的學生大部分都進了咱們的研發室。”

陶永安閑聊著,忽的想起那年高考,“說實在話阮文,當初剛遇到你的時候,我可沒想到我會在省城紮根。”

雖說當時他也沒有回首都的執念,可誰能想到在這異鄉一呆就是十多年呢。

“那說明你短視,我可是早就定了下來。”

她從選擇學校開始就目標明確,倒是這幾年做的事情超出了自己原本的預期。

“我也沒說自己比你有遠見啊。”

陶永安相當有自知之明,他並不適合做一個生意人,老老實實的做研究就好。

“不過有件事我做的對極了。你也比不上我。”

阮文沒搭理這小嘚瑟,學校裏的那片樹林顯得格外的蕭條,“你知道學校裏最大的是誰嗎?”

這話問的陶永安一愣,“哲學系的邱教授嗎?”

老頭快九十歲了,退休後返聘回校,現在身子骨都很紮實。

阮文指了指遠處,“那株榕樹,說是鹹豐年間就在了。”

一百多年啊。

陶永安看了過去,“這麽久的嗎,那可真夠高齡的。”

經歷了王朝的覆滅,見證了軍閥的征戰甚至更多。

榕樹有萬年青之稱,生命力極為旺盛,不過這般高齡的榕樹在北方城市並不常見。

枝條蔓延,盤根錯節,這已然成為省大的風景點。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起,到了考試周,總會有學生來這裏求樹神保佑。

學生們早已經從不懂就問力爭滿分變成了求過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