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251雙管齊下(第2/4頁)

珠寶首飾什麽的阮文不缺錢,而且她到底愛哪個款式的也不好說,彭書燕總覺得送的不一定會合適。

計算機嗎?

不過阮文倒是有一台微型機,再送一台倒也不是不行。

這年頭想要搞一台計算機還真不容易,要是送點別的……

彭書燕忽然間來了思路,她把床單拋出去的同時回頭看了眼陶永安,“你說我用矽晶材料給阮文做一個禮物如何?”

研究所有不少的矽晶材料的邊角料,在倉庫裏堆著不少呢。

她記得之前就有同事說想要用這些邊角料做點東西。

彭書燕覺得她也可以。而且把禮物送給阮文,雖說送給謝元元也一樣,但她覺得送給阮文更合適一些。

女人結了婚生了孩子後總是被忽略,所有的一切都要放到母性後面。

送給謝元元固然有同樣的效果,但彭書燕想要把這份情意給阮文。

“弄什麽呀?”陶永安摟著他媳婦,“做個一家三口我估計你弄不來,要不弄他們三個人的生肖?我幫你畫圖設計。”

“你瞧不起誰呢?”作為研究員,畫圖那是基本功,彭書燕的畫圖水準可一點不比陶永安差。

小陶同志連忙認錯,他嘴巴甜手不老實,等彭書燕反應過來,她蚊子似的發出聲音反對了下,“我在鋪床呢。”

“鋪床不就是為了睡覺嗎?”

彭書燕:“……”倒也是這個理。

……

阮文很快就把這故事寫了出來,名字都取好了——《阿燕》。

謝薊生做了第一個讀者。

“你看哪裏不好,有沒有要修改的。”

“你寫的哪裏都好。”

阮文:“……小謝老師你這嘴巴有點甜的過分哦。”

不過她才不會被甜言蜜語糊弄呢,“快幫我看看,你應該榮幸,你是我這篇故事的第一個讀者。”

“榮幸之至。”

謝薊生很快就看完了這幾頁紙,“真的很不錯。”

彭家的事情他了解的比阮文還要多,七分真再加上三分腦補,這個故事架構完整,而且不會讓人覺得這只是一個故事。

結合著如今首都那邊傳得正兇的流言蜚語,很容易就能看出這故事是誰家的事。

“不過,萬一彭家也如法炮制怎麽辦?”

“那我這就是給印刷廠創收了,不挺好的嗎?”阮文把這幾頁故事收了起來,“你要是能給我安排幾個有點文化的退伍兵,我覺得未嘗不能辦一個報紙雜志什麽的,專門寫故事。”

“他們能去采風,但不見得有能耐把故事寫出來,可不是人人都像你能妙筆生花。”

這馬屁拍的阮文極為舒服,“先組織起來嘛,看回頭能不能找幾個合適的人選,你在學校裏難道沒注意到?現在外面的月亮格外圓。”

這謝薊生自然明白,只不過他沒想到阮文對此也這麽敏感,“想要跟時代的洪流對抗可不是那麽簡單的事情。”

美國文化對國內的影響源於其經濟的強大,在美利堅普通老百姓過得比他們好上幾十倍幾百倍,了解美國情況的國人能不心生向往嗎?

而最了解美國的,除了那些機關幹部外,就是大學校園裏的學生了。

謝薊生在學校任職,自然再清楚不過,不止省大,放眼國內的高校,又有幾個學府不是呢?

他能在戰場上殺敵,面對這無形的敵人,卻束手無策。

阮文的提議是謝薊生如今急需的,但他也清楚這有多難。

“我就愛做逆行者,先試試看嘛,反正現在文化界什麽都有,我來插一腳別人也不會注意到。”

她大體思路是有的,只不過具體的執行阮文就不參與了,她沒那麽多時間。

“過些天我得出國一趟。”

去國外進行考察,看能不能弄來幾台機器。

其實現在還處於中美蜜月期,想要購買機器應該也沒那麽麻煩吧?

實在不行就買個二手的,只不過這跨越太平洋,運輸是個大麻煩,所以能買新的還是買新的。

謝薊生知道她忙得很,“嗯,家裏交給我。”

阮文注定和其他人不一樣,她會飛得很高。

謝薊生要做的,就是讓她沒有後顧之憂。

“辛苦啦,等我從美國回來,給你帶禮物。”阮文還要去研發室上班,親了謝薊生一口就咬著個包子走了。

她要忙的事情太多了,過會兒還得去看看陶永安監工的那個蔬菜大棚。

這大棚年前才勉強投入使用,也不知道有沒有種出蔬菜來。

年前研發室裏的幾個人說是在搞洗衣機和熱水器。

也不知道這幾天有沒有什麽新的思路。

現在的阮文在技術研發上參與度明顯降低,和當初的親力親為大是不同,她直接放權讓其他研究員去做。

但凡是想法靠譜,阮文都是支持的。

哪一樣發明制造不都是在無數的試錯中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