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163錢錢錢(第3/4頁)

石磊覺得這就是個惡性循環,他甚至沒想出來出路在哪裏。

說到這事,石磊就長籲短嘆,“我們隔壁那個家屬大院裏整天吵吵嚷嚷的,因為這事有好幾口子都離婚了,研究計算機、研究精密儀器鑄造的研究員現在去搞什麽?他們要去研究液化.氣罐,設計鍋碗瓢盆,他媽的這用得著研究嗎?”

他脾氣一上來也爆了粗口。

明所長所主持的825研究所是搞發動機的,前段時間也接到了通知。上面通知也沒把話說死,倒是還會給一點資金,不夠塞牙縫的那種。

好在825所早有準備,明所長有先見之明,早前就和塗安國一起聯合起來搞副業。

背靠上海,825所的本地市場和海外市場都比較大,生產規模一再擴大,搞副業積攢的資金能夠幫著研究所撐一段時間。

更關鍵的是,明所長是個腦子活絡的人,也沒把全部的賭注壓在衛生巾上,825所去年夏天開了個冰糕廠,掙了不少的錢。去年九月份,明所長去香港考察,借機和香港、日本達成合作,一個搞航空發動機的研究所愣是搞起了醫療設備,折騰起了腎結石碎石機。

出口掙外匯,外匯供發動機研究,算是形成了良性循環。

和省城的413所一樣,825所自救成功,如今即便是上面不給資金,自己也能堅持研究。

可放眼整個華夏大地,又有幾個413所、825所,又有幾個明所長、塗安國呢?

石磊是國安系統的人,過去這三個月看到的最多的就是這種。

“經常有熱心群眾去舉報,我天天跑各個研究所,瞧著他們把那些儀器當破銅爛鐵賣,心疼啊。”

可他能做什麽?他做不了什麽。

聽到類似的話太多了,人都變得麻木了。

他還會生氣,可是這種生氣又是無能狂怒,因為自己無力改變什麽。

“不說這掃興的事了,你們雖然早就領證了,不過今天也是大喜的日子,咱們說些高興的事情。”石磊覺得自己攪了大家的興致有些不對,先自罰一杯,一飲而盡十分的痛快。

薛梅不是特別懂這個,“這軍轉民,很難嗎?”

隔行如隔山,即便是阮文所知道的也相當有限。

“民用技術含量不高,或者說沒什麽技術含量,所以軍工廠的技術員們搞這些就有些大材小用了。”阮文跟她解釋,“過去這些年,我們的工農兵大學生其實走的都是產學研結合的路子,除了部分地區受到影響外,大部分的大學研究成果還是相當不錯的,掌握技術的大學生絕大部分都是進入軍工廠成為技術人員。這個數據我沒做過統計,具體的不太清楚,不過之前聽塗所長提過一句,少說得有七成。”

“那要去做民用,不是暴殄天物?”

這成語用的不算是特別恰當,可也沒太大的錯處。

的確是暴殄天物。

軍工廠的技術員一向都是做頂尖技術研究的,雖然比國外的差了些,可是在國內那也是遙遙領先的,如今斷了軍工的資金,研究所首當其沖。

研究員們一心做研究,有些甚至是醉心於科研世界裏的瘋子,如今讓他們像是尋常人那樣生活,這太難了些。

阮文當初是見識過413所那些研究員們誓與研究所共存亡的不懼生死,所以對這件事深有體會。

“那就沒什麽解決的辦法?”

“現在發展經濟是大頭,軍工廠和研究所缺少資金支持是大勢所趨,我們沒辦法阻攔。”

人是沒辦法和歷史的車輪抗衡的,所能做的,不過是自救。

與阮文而言,那邊是做一個逆行者。

阮文帶著413所自救成功,帶著上海的825所自救成功,還帶著其他幾個研究所自救成功,可是那麽多研究所,她救不過來。

她也沒那麽多錢啊。

錢錢錢,這是一個大難題。

原本低頭的人忽的擡起頭來,“我們得掙錢。”

錢是解決所有問題的最好的辦法,這些研究所、軍工企業支撐不下去,不就是因為沒錢嗎?

所以,有了錢就好了。

有了錢就能繼續研究。

薛梅感慨了句,“是得掙錢,可掙錢哪是這麽容易的事情啊。”

“也不難。”阮文看向了謝薊生,“小謝同志,我得回去了。”

她原本是打算安安穩穩過一個寒假的,可是現在歸期提前。

和漢德爾博士達成的協議已然起效,算著時間,從西德運來的聚丙烯的生產線也該到了。

她最近也沒顧上問陳主任,等過會兒打個電話。

聚丙烯的設備到來,那麽困擾阮文的問題就能解決大半,蝶翼衛生巾和嬰孩用的紙尿褲都可以上市,能夠帶來更多的外匯。

有了錢,問題就好解決了。

阮文看向石磊,“過會兒我跟你們走。”

石磊有點懵,“去上海,找明所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