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說服恩師(第2/4頁)

“嗯,那王爺住在府上還是莊子裏?”陸沉菀問道。

“當然回府住,莊子上有人看著就行了。”

*

翰林院。

褚文淵剛坐下,幾名文官就找過來。

“褚大人,安王怎麽還沒有動靜?”

“唉!褚大人,你可知安王是怎麽想的?好不容易回到京城,怎麽跑去種地了?”

“安王貴為王爺,乃聖上長子,當奮力輔佐皇上,怎能本末倒置沉迷於農耕生活?”

褚文淵板著一張臉,最近他也為這事兒傷透了腦筋。

自從上次他和安王不歡而散之後,安王非但不改,還天天跑去郊外的莊子指使王府侍衛等人幹農活,傳出去驚掉人的下巴。

現在京城人都在悄悄看笑話,尤其是景王一黨的人。

“稍安勿躁!王爺興許只是掩人耳目,並非真的自甘墮落。”褚文淵面無表情地說了一句。

“褚大人的意思……王爺另有籌謀?”

“那褚公可知王爺有什麽計劃?”

褚文淵哪裏知道安王有什麽計劃?他們都已經冷戰好多天了。

“他沒有和老夫說。”

“啊?王爺沒有和褚大人說?王爺年少氣盛,就算另有打算,也該與褚大人您商量一下,切莫再像以前陷入圈套……”

褚文淵聽了下屬的一番勸,心中越發不爽。

安王若是再這樣下去,定然不可能再回到太子之位。

如今景王虎視眈眈,恒王也長大成人,可以獨當一面,儲位落入誰手還真難說。如果落入恒王手上還好一些,恒王此人雖然有些冷漠,但心性也算善良仁厚;如果最後登基的是景王,安王肯定難逃一劫,而跟安王親信的大臣們,只怕也難免牢獄之災。

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便是這個道理。

傍晚,顧君瑜端著一盆蘭花來到褚文淵的門前。

門童見他往來,趕緊上前打招呼,“安王爺,您又來看褚大人了呀!這可不好,褚大人身體不適……”

“讓他進來!”門後傳來一道冷冰冰的聲音。

門童愣了一下,褚大人終於開口叫安王進去了,果真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安王爺這些天定時過來看望楚大人,還給楚大人帶了各種小吃和奇花異草。

顧君瑜端著蘭花盆子走進去,蘭花的香味飄了一路。

“老師今天看上去分外精神,想來是心病已經好了。”顧君瑜一進門就笑侃道。

褚文淵冷冷地哼了一聲,“王爺既嫌我這個老頭子說的不合你意,又天天跑來煩老夫做什麽?”

“我與老師政見雖然不同,但一日為師,終身為師,老師昔日栽培之心,我不敢或忘。”顧君瑜說得十分坦蕩,一旁的家丁看他手上拿著蘭花盆,便上前去接下。

顧君瑜雙手得了空,又去攙扶褚文淵。

褚文淵如今已過耄耋,腿腳早些年患了風濕,一遇上冬天和陰雨天便難受得緊。

他原本是有些生氣安王的不務正業,如今被安王攙扶著,那股氣反倒湧不上來。

兩師徒就這麽慢慢地走著,褚文淵沒有說話,靠得近了,他才發現昔日單薄青澀的少年如今已長得比自己高了許多,如松如竹一般。

他身上沒有變的還是那顆赤誠之心。

他不由得想起昔日聖上讓自己當太子老師時的舊事。

當時的褚文淵因為自身一些原因已經關門不收弟子了,後來也是太子的誠心打動了他,才讓他改變了主意。

一晃十多年便過去了,這名關門弟子雖然和他預想有些不一樣,但不可否認他是自己最優秀的學生。

顧君瑜扶他到椅上坐下,“學生並無頂撞老師之意,還請老師不要氣壞了身體。”

“我教你那麽多為君之道,你現在竟然沉迷於農事,棄正業不顧,棄大錦的江山於不顧……此乃舍本逐末,不可取。”

褚文淵吹胡子瞪眼。

顧君瑜道:“您昔日教我人各有志,只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便可以放手去做。我如今真按老師所言去做了,怎麽老師反而放不下了?更何況農業乃我錦國之根基,糧食產量提高了,百姓可以告別忍饑挨餓的日子,天下自然就安定了。”

說到這裏,顧君瑜也不由得輕輕嘆了一口氣,“老師可有見過那些吃不上飯的災民?我在黔州待了三四年,見到了世間百態,也見到了那些在貧困線上掙紮的人。他們大部分都是很普通的老百姓,有的家裏甚至還有些田產,然而他們一年的收成卻不夠他們吃上一年,這是那些百姓生活的常態。而比這些更窮的還有很多,他們背井離鄉乞討為生,餓得皮包骨頭,還面臨著被抓去當苦力的風險……”

“正是因為他們已經走投無路,過不下去,才會有那麽多流民造反,如果人人都能過上好日子,又有幾個老百姓喜歡打打殺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