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最美好的人生(第5/6頁)

村長頗為詼諧,在飯桌上說了不少趣事活躍氣氛。什麽他年輕的時候聽說種蘋果掙錢,可惜自己不會種,又不好意思問人,就偷偷跟著隔壁的人種。人家是從甘肅過來的,會種一手好蘋果。隔壁做什麽,他跟在後面學。結果有一次隔壁不小心搞錯了,糟蹋了蘋果樹,他也跟著哢嚓剪樹枝,剪到一半聽到隔壁懊惱聲,可把他給心疼壞了。

大家聽得哈哈直樂,誰讓他不有話當著人面說。

吃完飯,外面的天還亮堂堂。村長陪著大家一塊兒出來,用帶著濃重口音的漢語強調:“縣長是個好幹部,不糊弄人的。我們都放心,你們也放心。”

陳鳳霞聽得啼笑皆非,這是要他們放心大膽地掏錢給張副縣長吧。她才不接這茬呢,她就一笑應萬變。

穆總也不說話,臉上表情就沒動過。

倒是村長不覺得尷尬,依舊自說自話。張副縣長就一個勁兒地表示,自己沒做什麽。村裏有進步,全是大家夥兒辛苦勞作的結果。

兩人一唱一和,都走到車子邊上時,迎面走來一個白胡子老頭,笑著朝村長說了句什麽。

村長立刻拍腦袋,興致勃勃地轉頭看遠道而來的貴客:“哈薩克人家做喀拉薩本呢,你們要不要去看一看?”

陳鳳霞頓時來了精神,先前她還托余老板打聽中亞地區這種哈薩克族的土肥皂有沒有市場,今天就能夠親眼看到這種只聞其名未見其形的肥皂的制造過程了,她當然要去看。

不僅僅是她,就連蘇萊曼都充滿了好奇心。這種老肥皂掌握技術的人不多了,連他自己也只是好幾年前用過,但從來沒見人做過。

陳鳳霞笑著扭頭問穆總:“你要不要一起過來瞧瞧?”

現在距離天黑還有一段時間,穆總可有可無地點點頭:“那就去吧。”

要出去得動作快點兒去。現在又是洗發水,又是洗發精,還有洗衣粉跟各種香皂,做喀拉薩本的人越來越少了。而且這玩意兒還不是你想什麽時候做,就能做,你得找到原料,就是那些特殊的植物。否則的話,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

好在他們運氣不錯,到人家裏時。主人正在院子外面忙著做這種傳統的手工皂。

角落裏堆成山的植物叫“阿拉伯塔”,是用來做肥皂的草藥,已經曬幹了,灰撲撲的,瞧不出本來面目。

距離阿拉伯塔十幾步遠的地方起了火,但不是燒草木灰,而是上面架了口鍋。灶台拿石頭壘起來的,鍋底下燒著曬幹的牛糞,火苗叫晚風吹得呼呼往上躥,紅彤彤的,熱烈的很。

做肥皂的老頭背都佝僂了。他將盆裏的油脂舀了兩碗倒進鐵鍋裏,沒一會兒,油脂就冒出白煙。然後他又往裏面倒了種灰白色的濃稠液體。

圍觀的客人嚇得趕緊往後面躲。

好家夥,這可是水滴進了熱油鍋,要炸起來的。

結果油鍋並沒有炸,而是沸騰出很多泡沫。老人的助手就拿著根大木棍,在鍋裏頭不停地攪拌。

助手攪了足足有10來分鐘之後,老人才默不作聲地端來一盆墨綠色的液體,撒進了鍋中。這液體像是有魔力一般,鍋裏的泡沫更大更沸騰了。

如此重復了足足5趟,鍋裏的混合物粘稠起來,變成了茶色。做肥皂的老頭混合物鏟出來裝在紗布裏,搓成球狀。

村長在旁邊解釋:“這個凝固了之後,就是喀拉薩本,做好了。”

陳鳳霞數了一下,一鍋12個圓球。按照一天能夠做4~5鍋的速度,那麽一個團隊最多只能做60個。不行,還是得流水線作業,這樣才能完成商品生產的需要。

三個姑娘對墨綠色的液體充滿了好奇心,一直圍在旁邊看。她們懷疑裏面泡的是另外一種草藥,只是搞不清楚具體成分。

鄭明明還蹲在地上,湊近了聞了聞,感覺味道有點怪怪的,應該不是薄荷的汁液,反而有點說不出來的味道。

先前領他們過來的老頭笑著說了句什麽。村長在旁邊翻譯:“不要湊上去聞了,又不是什麽寶貝,馬糞泡水而已。”

鄭明明立刻往後退,伸手捂住了鼻子,然後驚恐地看著她媽已經豪氣地買下的10塊肥皂,趕緊阻止:“媽,肥皂裏頭加了馬糞。”

天啦,剛才她還聞了半天。謝天謝地,得虧她沒有神農嘗百草的精神,不然她真的得瘋掉了。

陳鳳霞手一哆嗦,差點將手上拎的袋子直接扔地上。娘哎,這又是什麽神奇的玩意,好端端的加什麽馬糞。叫人怎麽用啊。

比起驚慌失措的陳老板,見多識廣的穆總的反應可淡定多了。後者還微笑:“這不足為奇,日本藝伎用鳥糞護膚是傳統。就是咱們中國,據說慈禧太後當年的玉容散裏面就有雛鷹和雛雞白。”

啥白,不就是糞便嗎?

陳鳳霞目瞪口呆,感覺廣大婦女同志為了美容,真是什麽都能豁出去,連鳥屎都能往臉上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