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天下太平(第3/9頁)

“可笑!”判命司發出陰惻惻的笑聲。

“天下需要明白,大聖人也會死。”葉撫淡然說。他的語氣變得越來越冷淡,眼神始終空無一片。“需要明白,他們再不改變的話,都要泯滅在時代的碰撞當中。”

判命司衣袍鼓動愈發劇烈,高高地聳起來,“所以,想殺我們直說,何必帶上那麽崇高的理由。你不覺得很可笑嗎?殺人還要理由啊?不覺得是自己是在自作多情嗎?玄網成立至今,三萬多年,見過數不清的理想人士,受到過無數的挑戰,你也只是其中一員。不要把自己說得那麽高尚。”

葉撫淡淡地說,“我不是高尚,只是單純地想殺死你們,因為你們太礙眼了。我也不會去做拯救天下的事,更加不會當什麽英雄,如果這座天下需要別人來拯救,未免太可悲了。”

“別說了!你盡管來試,我也想看看,如何殺死一個大聖人!”判命司語氣不再幽幽,高昂地說。他自始至終都不覺得葉撫能殺死自己。天底下尚有二十七位大聖人,而其他二十六大聖人加起來都無法殺死另外一個大聖人,他憑什麽做得到!

承命司也無法相信這一點,他更願把葉撫當作一個持不同思想的對立者。之前是對立者,現在是對敵者。他們二人漠視葉撫,為其做好了準備。

葉撫心中暗語:所以啊,大聖人也會死,需要得到一個證明。

題已經命好了,現在,葉撫要給這道題作答。

葉撫擡起右腳,緩緩向前踏出一步。樸素的布鞋,落在虛空中,泛起漣漪,像是蜻蜓點水。

漣漪散開,朝著承命司和判命司而去。

兩人見著那一道泛動空間的漣漪湧過來,只是感受一下,便覺得像是螞蟻在仰望天空,根本就不在一個層次上。他們無法去理解那道漣漪到底是什麽,更加無法知曉其會有多大的威勢,其並無法通過大道的方式去感悟。所謂大聖人,同出一源,相互之間,能夠去感受與理解,是在同一條大道上,所以誰也無法去操控誰。但是現在,他們無法在大聖人的大道上去感受那一道漣漪,自然無法知曉那道漣漪會給自己帶來什麽。

躲避未知,是人的天性,大聖人也不例外。

本能催使他們躲避。

承命司當初立為大聖人,依靠的是解決了修士之間的矛盾對立,劃分出了修仙者、武者、神修、煉器師、煉丹師等等,劃分出了道郡、大郡,界定了妖族與人族的區分,統一規劃了國家與國家戰爭、國家與單獨勢力的鬥爭、單獨勢力之間的鬥爭界限……他從萬事以及生靈階級結構的區分中,領悟了規則的演化:即,一個自然群體,往往只需要加入極少數的規則,這些規則會在群體中自發演化出其他規則。

所以,他能很輕松地解析山海關的規則。他躲避漣漪的方式是融入周圍空間的規則。只要規則尚在,他便不會死去。

判命司立為大聖人,依靠的是對生命的理解。生命不只是一個存在概念,同時也是一種意向概念,諸如部落圖騰、英雄精神、人生追求、枉死怨氣等等……他擴大了生命的範疇,認為但凡能被理解的,都是生命。所以,他本人並沒有具體的存在形式,可以以任何形式存在。

他躲避漣漪的方式是融入這片海的稱呼“荒蕪之海”中。只要“荒蕪之海”這個名字被任何一個記得,哪怕只有一個,他就不會死去。

他們的表現形式,即身體雖然還在原地沒動,但實際上,存在方式已經改變了。

漣漪不斷蔓延。

越來越快,快到根本無法去捕捉。

只是十個呼吸的時間,遍布天下每一處。

不論是規則,還是所謂的“荒蕪之海”這個稱呼,全部都被漣漪覆蓋,沒有任何一絲遺漏。

即,但凡有規則觸及之地,皆有漣漪所在,但凡有“荒蕪之海”記載與記得之地,皆有漣漪所在。

不論承命司和判命司躲在那裏,都被漣漪覆蓋了。

分明地感受到自己被某種難以理解的東西鎖定後,他們二人知道,他們並沒有躲避開。這無疑讓他們明確了一點,葉撫的境界定然是大聖人起步,因為只有大聖人才能使出覆蓋天下的神通。

但他們不知道葉撫一腳踏出的漣漪,到底是什麽神通。

坐以待斃絕對是愚蠢的!

於是,他們開始對葉撫展開攻勢,各持手段,承命司去解析葉撫的存在規則,然後改變其所作所為,判命司去駁斥葉撫的存在形式,限制其變動。

但是,隨著葉撫第二腳踏出,他們的反擊失敗了。並沒有影響到分毫。承命司不要說去解析葉撫的存在規則,什麽無法知道葉撫這個人到底存不存在。判命司的感受裏,葉撫就像是個毫無意義的東西,像是什麽都沒有的混沌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