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太子的推斷

鴿子飛躍千山萬水,來到了阿瓦。

不過,而今這裏已經不叫阿瓦。而加多寶府。

這也是太子為了穩定南疆的一些舉措之一。

阿瓦一帶,多有佛寺佛塔,符合佛教之中多寶的定義。太子就從佛經之中截取兩個字,命名。

這也是為了改風易俗,讓大明在此地能夠長治久安。

阿瓦政權的覆滅,並不代表著大明在緬甸地區的統治的確立,兩者之間還要有一段過度的時間段。

太子一直在做這個事情,而改變阿瓦城的名字,不過是其中微不足道一點而已。

首先,太子將大明內部獎賞稍稍放一放,各級低級將領,太子能自己封賞,也就自己封賞了,不能自己封賞,也就報給朝廷了。這要朱祁鎮來批,不過想來沒有什麽問題,不過浪費一點時間而已。

畢竟汪直,定然會有一個侯爵的。

只是會是一個什麽樣的侯爵,俸祿有多少石,賜下多少田產,卻是另外一回事了。

有一件事情,要緊程度,是在此事之上,那就是對助戰的東籲,白古,暹羅,真臘,乃至楚國,襄國,等大大小小的藩王,與各地臣屬進行獎賞。

其實,太子已經意思到了一點。

那就是今後大明在西洋乃至南洋很多政治軍事行動,是萬萬不能少了這些人的配合的。

大明不可能一直在南洋西洋保持幾十萬可戰之兵,總就會撤回去的。

大明對於這些地方,能不能保住,不在於他在南洋的時候,能不能對這些地方進行有效的控制,而在於他不在這些地方,大明還能不能對這些地方,進行有效的控制。太子在緬甸這一段時間之內,深刻的體會到了什麽叫做鞭長莫及。

什麽叫做大明力量投射的盡頭。

緬甸國家雖然強,但是距離大明再近一些,早就給滅了。

而不是等到現在。

太子在緬甸打仗的時候,與在南洋打仗的時候感受完全不同。在南洋打仗的時候,太子根本沒有在意過後面的物資能不能到位,因為他不用在意,下面的人也會拼命將囤積在廣東,交趾的物資,運輸到前線來。

但是在緬甸,太子不得不重視了。

因為,他知道,這個地方如果他不重視的話,很多物資,是後方督運的官員,即便是拼了命,也運輸不上來的物資。到時候,大軍就會有後勤斷絕的風險。

這一戰,是汪直發揮神勇,一舉覆滅阿瓦王,也打通了緬甸與大明的雲南通道,減輕了太子的負擔,否則單單靠海道運輸,戰事如果僵持下去,不用一年,僅僅半年,太子要麽兵行險招,要麽乖乖撤軍。

畢竟這個時代,海運雖然發展起來,這樣高強度的戰略海運,還是有些吃力的。

所以,在大明力量投射有些吃力的時候,就越發要重視與地方諸侯的配合。

今日征召各方都到了,如果不能公平對待,出了力,都給一塊肉吃,下一次再出現類似的情況,就不大好辦了。

但是另外的事情,也要考慮。

給吃肉,是給吃肉,但是也不能讓他們發展壯大到了威脅到大明在南疆地區的統治,這裏面的分寸拿捏,就要考驗一個人施政水準了,既要讓這些諸侯心服口服,感激五內,又要他們不能在當地坐大。

是比較難辦的事情。

好在太子,已經是坐鎮南洋這麽多年了。

各種事情的磨礪之下,早已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面對這樣的事情,有自己的處置辦法。

他先確定了朝廷要直轄的地方,也就是以仰光為核心的西洋府,以原來阿瓦地區為核心的多寶府,再加上襄王的麓川,形成一道大明從雲南到西南的道路。

這一條道路,乃是大明對於南疆乃至於西洋的統治核心,是不可動搖的。

以這一條線為核心,太子分化出最好的四塊土地,並且依靠這一條核心線,這是他給四個還沒有就藩的幼弟,將他分到這裏,至於更遠的地方,就要看具體情況的,比如阿瓦王朝靠近東籲,與白古的一些土地,自然要給這兩個國家。

總是要給別人一點點的好處的。

如果幾邊不靠,則考慮再封一兩而藩王出去。

大明三十多個藩王,南洋地區並不能全部分出去的。

而今加上緬甸地區,才算堪堪分封完畢。

不過,說起來很容易,但是細細算來,其中的各種糾葛,足夠讓人掉滿把頭發。

好在這些事情,對於太子來說都是過去時了。

其次就是對阿瓦王朝的貴族處置。

太子很清楚,不可能將阿瓦王朝的貴族,都一網打盡,否則緬甸之地,恐怕難以安定。太子自然是清理一批,拉攏一批,又從大明內部調集了一批,精明強幹的年輕官員,分布在西洋府與多寶府的要地。從而控制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