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南北之爭

南北榜案,是一件陳年舊案了。

作為歷史上有很大影響力的大案子,直接導致有了科舉分榜錄取,甚至乃是現在各地不同分數線,也是這個政策的遺留。

朱祁鎮想不知道都不行。

這掌故,當年講國史掌故的講官都重點說過了。

洪武三十年,劉三吾主考因為是糊名考試,故而劉三吾全部選了南方進士。太祖以劉三吾舞弊定了性,重新考試定了南北榜制。

楊士奇帶著一些回憶的目光,將這一件事情緩緩的說完了,對別人來說,這都是一些掌故,但是楊士奇卻是親歷者。

他收回回憶的目光,問朱祁鎮道:“陛下以為劉老學士,可曾舞弊?”

朱祁鎮說道:“自然是沒有的。”

朱祁鎮對一些士大夫秉性,也有所了解。

那真是將名聲看做比性命還重要,還不是晚明那些士林敗類可比的。讓劉三吾作弊,那是比殺了他還難的事情。

楊士奇說道:“陛下以為太祖皇帝為什麽要重新考試,分南北榜?”

朱祁鎮說道:“那自然是為了平衡南北?”本來一句陳述句,卻被朱祁鎮說成了疑問句,卻是他說在南北兩個字的時候,突然有所領悟。

楊士奇看出朱祁鎮的眼神變化,說道:“陛下以為分了南北榜之後,北方舉子,就能勝過南方舉子嗎?”

朱祁鎮說道:“恐怕不能。”

楊士奇向朱祁鎮行禮,說道:“陛下聖明。遠的不說,陛下可知道,宣德年間三科,而今正統年間也有兩科了,一共五科,前三甲之中,北方人有幾個嗎?”

朱祁鎮倒是沒有注意,問道:“卻有幾人?”

楊士奇說道:“三人。”

朱祁鎮立即說道:“馬愉,曹鼐之外還有誰?”

楊士奇說道:“楊鼎,正統四年榜眼,陜西鹹寧人。”

朱祁鎮聽了心中震撼非常。

之前也說過,科舉在明代制度之中,幾乎有一考定終身的權威性。

在官場凡是有什麽事情,都要問科名。

雖然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會被科名所限制住,但是大多數人都沖不破這個枷鎖的。所以科舉時候考的如何,很大程度上能決定你的後半生。

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榜單,五科前三甲共十五人,北方人只有三人。再加上古代官場之上同鄉相互提攜。

從這個角度來看大明北方人在朝廷之中占據什麽位置,就可想而知了。

朱祁鎮說道:“如此說來,先生提拔馬愉與曹鼐入內閣,卻是為了平衡南北。”

楊士奇說道:“陛下聰慧,老臣作為內閣首輔,自然要為國家著想,內閣之中唯有英國公是北方人,恐怕對朝政不利。”

朱祁鎮自然知道,英國公張輔其實只管軍中事務,向來不插手文官政務,對北方文官來說,有他,和沒有他。都沒有什麽區別。

朱祁鎮心中忽然有多想了一層,他想的不是別的,而是大明將領的籍貫。

除卻少數是南方人之外,大部分都是北方人,特別是跟隨太宗起家的靖難勛貴。

“原來勛貴與文官的爭鬥,不僅僅文武之爭,其中恐怕也有南北之爭了。北人以武力為進取之道,南方人以文章為進取之道。”朱祁鎮默默想道:“後來大明南北經濟失衡,與朝中南北兩方失衡有關系嗎?”

這個問題,朱祁鎮一時間沒有答案,或許將來也沒有答案。但是朱祁鎮心中有多了一些想法,這想法暫且不提,朱祁鎮將話題轉到了正題上,說道:“先生的意思是,朝廷大規模投入河北,會引起南方人的不滿。”

楊士奇說道:“臣乃是江西人,於謙乃是浙江人,但老臣也是大明臣子,是陛下的臣子,有些話還是要說的。”

“太祖皇帝靠東南起家,但是厭惡江蘇士風,多依賴江西士子,以至於朝中有人說,滿朝半江西。這種情況對江西士子有利,對朝廷不利。只是有些什麽也是積重難返了。老臣只能如此調劑一二。”

“北方學風不起,這種情況還是會繼續的。”

“只是陛下以為南人對此,不滿卻是真的,但是北人也未必會滿意陛下之舉。”

朱祁鎮大吃一驚說道:“南人不滿朕,朕可以理解,但是北人為什麽不滿意治水?”

朱祁鎮對此是完全想不明白了。

朝廷財政向北方傾斜,表現出北重於南的姿態,在朱祁鎮的正旦詔之中,就有所體現了。

但是大部分人都以為朱祁鎮是說說而已。

在楊士奇安撫之下,才沒有弄出什麽動靜。現在要動真格了,將這麽多錢全部砸到北方,可以說將南方的賦稅全部砸到北方。

他們不願意。

這朱祁鎮可以理解。

但是北方人卻什麽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