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第2/3頁)

第一艘大輪船雖然已經造了出來,但一艘船顯然不可能裝走二十萬士兵,自然還要繼續生產。

雖然之後的生產因為有了經驗而變得簡單,但哪怕調集各方人馬合作,也需要一兩年的時間。

與海軍的訓練時間倒也不沖突。

可是,這也說明海軍可以紮紮實實地訓練一兩年時間,完全不回被打擾。

嬴政低頭看了眼小喬松,皺了皺眉:“你是太後,願意去哪兒就去哪兒,其他人能說什麽?”

他並不覺得趙馨出門一兩年有什麽。

畢竟鹹陽有他坐鎮。

就算沒有他坐鎮,嬴政怕也不會覺得有什麽。

畢竟這位是在天下一統之後,時常帶著軍隊全國各地巡遊的皇帝,雖然這些巡遊都是正經事,但他離開後都城五人坐鎮也是事實。

在他看來,只是一兩年不在鹹陽城又有什麽要緊?

趙馨失笑:“話是這麽說,但總不能長時間不露面。”

嬴政更不解了:“母親在鹹陽城內是有什麽離不開的事,或者需要你時不時過去探望的人嗎?”

趙馨愣了下:“沒有。”

“那您為什麽會生出這樣的想法?”嬴政表情疑惑,“你若是沒打算在鹹陽城內停留很長時間,只是露面的話並沒有那麽困難。”

趙馨一愣,很快反應過來。

是啊,如今交通便利,雖然從鹹陽到齊國也許要用去好幾天時間,但這個時間完全是可以接受的。

在訓練的間隙抽出時間回鹹陽一趟,根本不是什麽難事。

只要她不是打算在鹹陽城內待很長時間。

這是嬴政都知道的事情,她卻直到被提醒了才反應過來。

不得不說,前世那些電視劇與才穿越那段時間的趕路對她影響頗大,從而導致“古代叫交通不便利”這個想法牢牢地烙印在了她心裏,哪怕火車、汽車等交通工具都出現了,也沒能動搖她的這個想法。

畢竟,趙馨自打來到鹹陽之後,也就在這些交通工具尚且沒被發明出來之前,去過雍城一趟,之後便再沒有離開過鹹陽了。

沒親身經歷過,到底感觸不深。

意識到這個問題後,趙馨對這次出行立刻變得期待起來。

嬴政眼神微動,心裏不禁生出幾分愧疚。

趙馨若不是顧忌太後的身份,只怕早就不知離開鹹陽多少次了,也不至於火車輪船都研究出來這麽久,也沒正式乘坐過一次。

想到這兒,嬴政愈發堅持這次練兵必須讓趙馨主導了。

就算其他將領不同意,他也會一力促成此事。

但事實是,無人反對。

因為將領當中出了一個“趙馨吹”。

這個人還是大家的熟人——

王齮。

王齮年紀大了,身上也有不少舊傷暗傷。

為此,他早已經聽從家中小輩勸說,從軍中退了出來,如今就在家中含飴弄孫,頤養天年。

也就是偶爾會被白起邀請到學校上一上課,講一講自己當年帶兵打仗的經歷與經驗教訓等,除此外每日就是閑散度日。

雖然有爵位,也有上朝的權利,但在朝中早已經被邊緣化了。

不過這次訓練海軍一事遲遲不見成效,如王齮這樣的老將也都被請到軍中幫著出出主意。

畢竟見多識廣,也許就有什麽旁人知道的練兵小妙招呢?

而請太後出山的想法,最開始也是王齮提出的。

靈感就來自於趙馨初到戰國的時候,來到大秦軍營時與士兵相處過程中提點某些士兵的訓練法子。

她當時並未系統地講出練兵方法,但只是透露出的那些,便讓士兵們獲得了很好的效果。

之後,有幾個與趙馨交好的士兵甚至將那些訓練法子帶回了家,從小訓練自己與親朋好友家的孩子——

秦國全民皆兵,若無意外,他們的兒子以後也會上戰場。

一開始無人在意那些練兵法子,但當這些從小接受訓練的孩子入伍參軍,展現出遠超旁人的軍人素養與本事後,這些法子一下就被注意到了。

也是有了這些人的“例子”在,嬴政在統一戰爭中推行趙馨拿出的現代練兵之法才會被接受得那麽容易。

因為那些練兵之法中,包含了趙馨以前交給士兵的法子。

且更全面和系統。

王齮早就知道,趙馨並非常人想象中的文弱女子,甚至覺得“文榮”這個封號,都不能將她會的東西概括全面。

但在沒實證之前,他沒辦法說出口,也就選擇了緘默。

而之前提出向太後問策,也是因為他覺得,以太後之全能,也許能給他們一個更行之有效的辦法。

至於海軍初建,太後怎可能知道海軍的練兵方法?

問一問又不會少塊肉。

就算沒有,軍隊也不虧啊。

但王齮的話,提醒了嬴政——

其他不知道,嬴政還不知道?趙馨就算自己不是海軍,也絕對知道海軍的練兵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