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封神(第2/3頁)

而且張玨還有最高等級的肢體感染力來支撐他的表演,表演方面的優勢就更大了。

在開始比賽之前,張玨接受的不僅有國內記者的采訪,還有一位外國記者也采訪了他,當時對方並沒有問張玨其他的問題,僅僅是就自由滑的創作心理歷程提了幾個問題。

你怎麽會想到自己編舞?

為什麽要創作這樣一個節目?

以及,為什麽要選擇現在的配樂。

身為運動員自己編舞並不是稀奇事,張玨想拓展自己的路子,又或者是省一筆編舞費用,還可能僅僅是想讓自己更加厲害,所以他自己編了個節目出來。

前兩個問題的答案有很多,回答起來也很簡單,直到最後一個問題。

記者說,這個節目的名字是《生命之樹》,可張玨卻選擇了“Oceano(海洋)”作為開場,接著是“Mother's Journey(母親的旅程)”,最後是“Wild Side(狂野邊緣)”。

能夠將這三支曲子剪輯到一起,銜接的部分順滑自然已經不易,張玨還能讓那些音符如此契合自己的表演,他是如何做到的?他為何要這麽做?

那時張玨的答案是“生命從海洋中孕育,而我的父母便是我的海洋,我因他們而生。”

這就是他選擇第一段音樂的緣由。

這麽想著,少年雙足呈交叉,高高跳起,一個高飄遠、質量優秀的4lo完成。

至於之後的兩段音樂……選擇“母親的旅程”,是因為張玨認為自己有和母親非常相似的地方,外貌、性格的相似讓他在某些時候會做和母親相似的決定,那是一種通過生活,而在自己身上觀察到的來自母親的影子。

張玨認為自己走過的道路,說不定有一部分也是母親的老路,所以看到那支曲子的時候,就很自然的被打動了。

至於狂野邊緣就更好解釋了,當一個孩子出生、在母親的指引下成長之後,他的道路就是去離開海洋,展開翅膀,飛翔。

張玨想,對於人類來說,飛翔是最瘋狂的舉動,明明沒有翅膀,他們還是會向往和追逐天空。

總的來說,《生命之樹》就是這樣一部充斥著張玨的個人風格,完全由他一個人的想法填充起來的節目,他表達的是對父母的愛,但滑來滑去,演繹的中心還是他自己。

其實張玨展現的只是一個普通人的內心,他會想要追求夢想,會深愛自己的父母,他出生、長大,僅此而已。

但就是這樣一個故事,居然會被很有名的體育記者評價為“本世紀開始以來最感人的單人滑節目之一”。

對方沒說這是最感人的花滑節目,是因為花樣滑冰還有個項目叫冰舞,該項目沒有跳躍,托舉技術動作也不過肩,卻以滑行和表演知名,而且雙人滑的金夢/姚嵐退役前也留下了經典級的節目,年輕的張玨還排不上一個“最”。

但大家都認可一點,那就是張玨是在以跳躍為最大競爭點的單人滑,將表現力的優勢發揮到極致的人,《生命之樹》擁有即使觀看的人不懂花滑,但在看到後依然會被觸動的力量。

撇開技術動作,這也是一個很好的節目,何況張玨的技術難度也是世界第一的。

掌聲如同潮水席卷了整座場館,掌聲響亮到了足以淹沒背景音樂的程度,但張玨的腦子裏還在繼續播放音樂,所以觀眾們的喜愛沒有影響到他。

最後一個音符落下的時候,張玨仰著頭,汗水順著他的脖頸滑下,然後他轉頭,對鏡頭露出一個大大的笑臉。

就像一個熱力十足的小太陽。

張俊寶站在場邊,有點納悶:“這小子很多地方都和我姐姐像,唯獨這個地方不知道是像了誰。”

沈流不解:“什麽地方啊?”

張俊寶:“就是這種會熱情的表達自己的愛,甚至用一個節目攘攘的滿世界都是的地方。”

媽耶,兒子創作這麽一個直白熱辣的說“爸爸媽媽我愛你們”的節目,許巖姐夫看了肯定會感動,但他姐姐看到的話,心裏感動的同時還會很害羞吧……

但在這個很多人都恥於說愛的年代,能夠去愛也是一種才能。

張玨就是這方面的才能被點到爆棚的存在,所以他的表現力、感染力強到驚人,他的節目內容純粹飽滿,跨越了膚色、年齡、性別,是只要看到的人都能理解的表演。

所以從這個節目現世開始,就有人稱其為21世紀的第一部 男單神級節目。

最令人欣慰的是,演繹這個節目的運動員也正好處於最好的年紀,他年輕,而且健康。

年輕讓他可以做到比大人更坦率地情感表達,健康讓他可以毫無阻礙的使用出最難的跳躍動作。

一切都恰到好處,便有了經典的誕生。

這個冠軍張玨拿的毫無懸念。

在這場表演結束後,本來只是在花樣滑冰圈子裏被稱為“無冕之王”的張玨再次破圈,自由滑視頻轉發數,僅在圍脖這一社交媒體上就突破了200萬次,更別提在推特、油管等地方了,熱度完全不輸索契冬奧時的兩大世紀經典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