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投降否?(第2/3頁)

亂就亂吧,作為進攻的一方,大陸聯軍從來都沒有指望過印度人能夠配合。

這個時候玩兒“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絕食運動”,估摸著聯盟高層都不一定知道發生了什麽,更不用說妥協了。

反正印度人口足夠多,少個千兒八百萬都是毛毛雨,根本就沒什麽感覺。

“武力抵抗”,這實在是太為難人了。要是早點兒讓大家獨立,沒準還能夠和聯軍打一打。

現在剛宣布給予獨立,聯軍就殺過來了,這讓新生的印度政府情何以堪?

要知道他們連權力移交都沒有完成,更不用說組織有效抵抗了。除了多了一個獨立的名頭外,抵抗的還是殖民軍。

如果換一個民族主義強大的國家,沒準在獨立的刺激下,能夠爆發出驚人的潛力。

很遺憾,印度明顯不具備這樣的條件。真要是民族主義強大,不列顛也殖民不了印度。

除非能夠解放思想、打破種姓制度,要不然民眾逆來順受的性子,根本就組織不起有效抵抗。

倫敦憑借以往經驗的決策,不僅沒能激發印度人的抵抗意識,反而給印度帶來了更大的混亂。

沒有英國官僚約束,剛剛接手部分權力的國大黨,明顯勝任不了統合全國的重任。

如果是在和平年代,慢慢磨合、成長就是了,現在的局勢明顯不適合,匆忙介入的結果就是:地方權力紛紛落入婆羅門、刹帝利手中。

這還不算完,得益於不列顛往日裏在印度不斷挖坑,故意制造了大量的種族矛盾、宗教矛盾,更是令初生的印度政府雪上加霜。

在這一系列的因素共同作用下,印度局勢自然是一瀉千裏。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印度將在聖誕節前易主。

沒有印度就沒有大英帝國,這是全世界的共識。眼瞅著印度淪陷,英倫三島的上主戰派徹底熄了火。

印度已經沒了,接下來是哪裏?

神聖羅馬帝國大勢已成,世界各國爭先充當其羽翼,無論是進攻澳大利亞、新西蘭,還是奪取加拿大,都不是什麽難事。

沒有了海外殖民地,僅憑英倫三島又能夠堅守多久,大家心裏都沒底。

這個殘酷的世界本就雪中送炭的少,落井下石的多。偏偏不列顛又喜歡四處搞事情,仇人遍布五湖四海。

伴隨著戰爭的日益明朗,世界各國紛紛同不列顛劃清界限,加入到了封鎖隊伍中。

想要獲得物資,唯有黑市走私。就連這僅有的渠道,也不通暢。

不是資本家們不給力,實在是其中的風險太大。各國政府都被大陸聯盟嚴厲警告過,這個時候和英國人做生意,一律視為不列顛的同黨。

為了避嫌,各國不得不拿出十二分的力氣打壓走私,以免被殃及池魚。

海外貿易線斷絕,要是再沒了殖民地物資補充,不列顛拿什麽去打仗?

別的先不考慮,光糧食就是一個大問題。以這年頭的生產力,英倫三島出產的糧食,根本就養不起島上的四千萬人。

鋼鐵般的意志,也抵不過肚皮餓。一旦儲備糧耗盡,就是大英帝國崩潰的時候。

內務大臣阿澤維多:“早在三個月之前,我們就已經實施物資配給制,但和目前所面臨的困境相比,仍然是杯水車薪。

戰爭已經持續快一年了,國內的儲備物資消耗非常快。尤其是糧食,最多能夠再堅持兩個月。

如果沒有物資補充,我們這個聖誕節難過了。

民間的輿論,對我們也非常的不利。反戰浪潮已經響徹英倫三島,現在是時候考慮結束戰爭了。”

“結束戰爭”,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有人提了。早在半年前,就有人呼籲結束這場錯誤的戰爭。

當時,倫敦政府和維也納政府有過一次密談,可惜雙方分期太大,維也納政府不僅要霸權,還要求不列顛放棄三分一的殖民地,最終無果而終。

兩個月前局勢崩壞,反戰聲音高漲,雙方再一次進行密談。

上一次維也納政府提出的停戰條件,不列顛是能夠接受了,可惜維也納政府的胃口變大了。

不僅僅局限於殖民地,甚至還打上了拆分英倫三島的主意。當然,這裏面還有商量的余地。

然而,涉及到了本土,英國政府根本就不敢答應。真要是接受維也納政府的條件拆分英倫三島,恐怕憤怒的民眾能夠發動革命。

現在局勢完全崩潰,再重啟談判,那已經不能算談判了。不列顛的本錢都輸得七七八八了,雙方的實力已經完全失衡。

外交大臣亞當聳了聳肩:“閣下,什麽時候結束戰爭,主動權已經不再帝國手中。想要立即結束戰爭,除非我們投降。”

“投降”,這個詞既熟悉又陌生。不列顛不是沒有經歷過失敗,也不是沒有向敵人投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