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戰略VS戰術(第2/3頁)

一將功成萬骨枯,戰場上總是需要犧牲的,必要的時候誰都可以舍去。

現在明顯沒有到哪一步,時代不一樣了,屬於大炮巨艦的輝煌在英吉利海峽之戰中就綻放了。

現在是過渡期,而未來是空軍的時代,誰掌控了天空,誰就掌握了下一個時代。

……

倫敦,還來不及為偷襲成功慶祝,格來爾淪陷的噩耗就傳了過來。

“不惜一切代價,在最短時間之內奪回格來爾,速度必須要快!”

坎貝爾首相用近乎咆哮的語氣說道。

按理來說,一座沒有絲毫軍事價值、經濟價值的小鎮,丟了也就丟了。

對英倫保衛戰來說,根本就沒有任何影響。即便是敵人占領了當地,沒有合適的港口,大軍也無法登陸。

可政治從來都不講道理。憑借豐富的政治鬥爭經驗,坎貝爾敢肯定拿下了格來爾小鎮的奧地利人,馬上就會向外界公布登陸成功的消息。

普通人可不會管格來爾小鎮是否有軍事價值,反正在英倫三島拿下了立足點,那就是登陸成功。

然後,大家又會以自己的認知,得出大英帝國馬上就要涼了的結論。

民意一旦沸騰,不列顛就真的要內憂外患、四面楚歌了。

外交大臣亞當補充道:“敵人早有預謀,現在消息應該已經傳出去了。

接下來就是各國政府核實,我們必須要搶在大家核實消息前奪回格來爾。

否則……”

後面的話不需要再說了,大家都知道後果嚴重。

一旦確定聯軍登陸成功,大英帝國的盟友們就會爭先恐後的跳船。大家都是聰明人,都知道割肉止損,割的越早損失越小。

同甘共苦、生死與共,那是戲文裏的內容,現實政治上從來都不流行這些玩意兒。

核實消息?

太高看大家的思想覺悟了,哪怕是到了信息高度發達的21世紀,一個謠言都能欺騙一幫人,這年頭就更別說了。

何況,這還不是謠言,聯軍真的完成了一次登陸。

覆水難收,即便是英軍將敵人趕下海,政治影響還是造成了。政客們會自行腦補:

“既然聯軍登陸了一次,就能夠登陸第二次。作為防守的一方,無法發起有力反擊,淪陷只是時間問題。”

本來大洋聯盟就到了分崩離析的邊緣,有了這波刺激,除非讓上帝親自出馬,或許能夠安撫住大家。

壓力全部過來了,陸軍大臣和軍務部長對視了一眼,苦澀的接受這個“巨坑”任務。

……

英國政府愁雲慘淡,維也納宮的氣氛也好不了多少。登陸計劃完成了,艦隊卻在佯攻中損失慘重。

沉沒了一艘戰列艦,弗朗茨都感覺到了肉痛。沒別的原因,這艘倒黴蛋戰列艦恰好是神羅海軍的。

不過綜合來看,這些損失是值得的。用一艘戰列艦的沉沒,換取登陸的成功,完全是物超所值。

戰術和戰略,從來都是不對等的。登陸成功,意味著瓦解大洋聯盟的契機出現了。

沒有盟友羽翼的大英帝國,那就是沒了抓的老虎。牙口雖好,卻喪失了獵食的能力,早晚都會被餓死、困死。

略加思索之後,弗朗茨果斷放棄了追責。誰知道英國人會不按套路出牌,這分明就是不講……

“不需要太過擔心,敢死隊好找,飛行員卻很難訓練,願意充當敢死隊的飛行員那就更少了。

這種駕駛飛機的自殺式攻擊,注定不可能持續下去。估計也就這麽一波,後面縱使還有,也很難成規模。

格來爾小鎮的情況怎麽樣?我們的登陸部隊,能夠在當地堅守多久?”

不是弗朗茨看不起英國人,不列顛真沒有這種“殺身成仁”的文化傳統。能夠湊出一支敢死隊飛行員,已經是破紀錄了,再多根本就不現實。

真要是容易弄,白天參與襲擊的戰機,就不是這麽點兒了。

若是英國人一口氣湊出三五千飛行員敢死隊,一波就能夠將聯合艦隊搞殘。

這明顯是不可能的,換成日本人,沒準還有可能湊出來。不過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做思想工作,畢竟擁有這種大無畏精神的只是少數。

陸軍大臣費斯拉夫:“格來爾的地形復雜,先天上就不適合大兵團作戰,這對我們接下來的防守作戰非常有利。

目前我們在格來爾投入了一個空降團和一個步兵團,後續會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是否繼續增兵。

除非敵人能夠同時封鎖海空,要不然他們休想從我們手中奪走格來爾!”

陸軍強國,就是這一點好。一旦打下了釘子,在後援暢通的情況下,就很難被拔掉。

何況,格來爾本來本來就是軍方精挑細選的登陸點。事先早就考慮到了敵人會反撲,這才故意挑選了不利於大兵團展開的格來爾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