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戰爭通碟(第3/3頁)

在通車環節都能夠出故障,一股濃濃的俄國制造,在數裏之外人們就能夠問道。

說出去可能都沒有人相信,列車和鐵路都沒有問題,發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列車和鐵軌兩者之間的兼容度不夠。

“失之毫厘,差之千裏”。

事實再一次證明了,俄國人不適合玩兒精細化制造。即便是從神羅引進了全套列車生產技術,到了關鍵時刻還是發生了意外。

軌道是不能動了,所以解決兼容度的問題,就落到了列車上。連帶著預先生產出來的火車,現在都要進行回爐重造。

僅僅只是細部調整,不需要太大的投入,最大的成本是時間。

這才剛剛開始,未來要向前線的幾十萬軍隊提供後勤給養,需要面臨的現實問題只會更多。

就算是能夠保障後勤供應,並且擊敗日本人,短時間內也甭想繼續東進。

沒別的原因,戰線推得越長,需要面臨的後勤壓力就越大。

何況,日本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國,陸戰的勝利只能算局部勝利,還必須要海戰獲勝,才算真正意義上告一段落。

大家都對俄羅斯帝國有信心,根本就不擔心沒法擊敗日本人。問題是要完成這些戰爭計劃,都需要大量的金錢堆砌。

不同於以往,現在大金主也要和英國人開戰了。甭管關系有多好,在這種時候大家都是先顧自家。

“經費全部自籌”,只要想想就覺得可怕。真要那麽幹了,非得把俄羅斯帝國的金融市場吸幹不可。

相比之下,南下的情況就要好得多。神羅陸軍同樣有進攻印度的計劃,大家完全可以聯手。

政治是和利益掛鉤的,俄軍的進攻擁有足夠的戰略價值,自然可以繼續向維也納政府伸手要錢了。

涉及到未來的國運,自然不是三言兩語能夠決定的。需要研究、研究、再研究,開會、開會、再開會……

對優柔寡斷的尼古拉二世來說,這種戰略路線上的爭執不休,無疑是一種心靈上的煎熬。

兩條路的優缺點都擺在眼前,看似二選一非常簡單,只要權衡一下利弊選出最有利的一條就行了,可惜尼古拉二世做不到啊!

和稀泥不存在的。戰場上時間不等人,要是不提前進行準備,一旦錯過了就真的錯過了。

……

沒有任何意外,聖誕節過後的次日,運河襲擊案調查團就對外公布了結果,證據指向的兇手赫然就是英國政府。

不等英國政府做出任何解釋,維也納政府就向英國人下達了最後通碟,責令其在24小時內交出兇手,並且賠償經濟損失2800萬神盾。

緊接著,大陸聯盟各國紛紛拿出了損失清單,要求英國政府做出賠償。

交人是不可能的,本來英國政府就一口咬定不知情,要是把人交了出去,豈不是不打自招承認是自己策劃的運河襲擊案。

賠錢那就更不可能了,戰爭迫在眉睫,哪裏有臨陣資敵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