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運河遇襲

歐陸戰爭末期,英國政府趁神聖羅馬帝國無暇東顧的機會,順勢奪取了法屬中南半島。

金蘭灣,這座法屬遠東艦隊的大本營,也跟著換了主人,成了英屬皇家海軍的大本營。

有了這座亞洲第一軍港,至於另一處軍事重鎮新加坡,皇家海軍自然是看不上了。

當然,這只是嘴上說說而已。真實原因是當年英國政府反應慢了一步,蘇門答臘島被荷蘭占據了,而馬來半島又落到了漢諾威主控的德意志聯邦手中。

當時,不列顛正和法奧鬧得歡,漢諾威和荷蘭又都是他們的鐵杆小弟,英國政府就默認了這一事實。

誰也沒有想到,國際局勢變化的那麽快。伴隨著一場歐陸戰爭,法蘭西跌落凡塵,神聖羅馬帝國浴火重生再次完成了統一。

毫無疑問,馬來半島作為德意志聯邦的殖民地,自然也加入到了神聖羅馬帝國的大家庭。

歐陸霸主誕生了,受地緣政治影響,識時務的荷蘭政府也順理成章的倒向了神聖羅馬帝國。

轉瞬之間,作為不列顛在遠東重要軍港的新加坡,就變得不香了。

盡管馬六甲海峽,還掌控在皇家海軍手中,但是兩岸都變成了敵人的勢力範圍。

沒有小弟可以儀仗,僅僅只是新加坡一隅之地,顯然支撐不起不列顛在南洋地區的霸權,對馬六甲海峽的統治一下子變得岌岌可危。

到了這個時候,英國人再想後悔已經晚了。落入了神聖羅馬帝國肚子裏的肉,自然不可能再吐出來。

謀取荷蘭人統治的蘇門答臘,同樣也不可取。有神羅在側,他們根本就不可能放手施為。

“禍兮福兮”,雖然不列顛對馬六甲海峽的統治受到了挑戰,但是他們也拿下了法屬中南半島。

不僅解除了印度東南面的威脅,還擴張了殖民帝國,增加了在南洋地區的話語權。

究竟是虧了,還是賺了,這個問題很難一言而論。不過對殖民政府來說,肯定是賺了。

對馬六甲的統治受到了挑戰,可畢竟還是在他們手中,又多了富庶的中南半島可以盤剝,大家的小日子肯定要更舒適一些。

見者有份,殖民地的官僚們能夠撈錢,自然少不了遠東艦隊的一份。

作為艦隊司令官的米歇爾上將,小日子過得那是一個滋潤。不只一次感慨,選擇來遠東是人生中最正確的選擇。

可惜,美好的日子總是短暫的。伴隨著歐洲局勢的緊張,南洋地區的局勢也跟著動蕩了起來。

本來這也沒有什麽,遠東艦隊的實力在南洋艦隊之上。真要是爆發戰爭,米歇爾也有足夠的信心獲得勝利。

只是伴隨著歐洲局勢的風雲變幻,西班牙、葡萄牙、荷蘭三國先後倒向了神聖羅馬帝國,情況就發生了變化。

原本遠東艦隊占據的優勢,現在一下子被顛倒了過來。一挑四,縱使皇家海軍再能打,那也是單拳難敵四手。

唯一令米歇爾欣慰的是不列顛還有盟友,如果加上日本海軍的力量,他還是有必勝的把握。

只是伴隨著倫敦的一封電報,打破了米歇爾上將的幻想。倫敦政府要求他伺機偷襲南洋艦隊,殲滅其部主力。

從大局上出發,這道命令沒有任何毛病。盡管不宣而戰有違騎士精神,不過米歇爾本來就不是騎士,沒有道德潔癖。

現在局勢這麽緊張,南洋艦隊不可能完全沒有防備,光偷襲都非常困難,更不用說殲滅了。

在內心深處米歇爾上將不只一次吐槽,要偷襲就早說,非要等到局勢失控才下令,當人家是傻子啊!

幸好米歇爾不知道倫敦政府最初的計劃是:遠東艦隊和太平洋艦隊一起出手,同時覆滅神羅的南洋艦隊和中美洲艦隊。

要不然就不是抱怨了,而是根本就沒法實施。偷襲也是需要考慮天時地利的,不是什麽時期、任何地方都能夠行動的。

萬一運氣不好,到了約定行動時間,天公不作美來一場大霧,或者是掀起狂風巨浪,又或者敵人不在預設戰場,都能夠導致任務失敗。

好在,海軍部中也不全是文官,同樣有專業人士,及時制止了這場鬧劇。

最後遠東艦隊和太平洋艦隊收到的命令,就變成了伺機發起偷襲,殲滅敵人的主力。

難度雖然依舊大,可畢竟有了完成的可能。只要有一邊得手、或者是失手,全面戰爭就爆發了,另一邊就只能硬戰。

相比直接和敵人硬拼,米歇爾上將還是更願意嘗試一下。萬一偷襲成功了,他就是不列顛最大的功臣。

沒有辦法,不解決掉神羅的兩大海外艦隊,皇家海軍就沒有辦法集中兵力,投入到圍堵神羅海軍主力的戰爭中。

地中海那個大澡盆有兩個出口,想要圍堵逼迫神羅海軍出來決戰,就要兩路同時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