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頭牛引發的血案(第2/3頁)

現在才萬把號人參與沖突,信不信再過幾個月,參與人數能夠翻上十倍?

看得出來錢德勒首相是打定了主意,只要我不承認這是戰爭,那就是民間武裝沖突。

至於英國政府有意見,大可自行報復回來。實在是氣不過,直接宣戰也可以,維也納政府全部接下。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英國人自己的鍋。非要在南非保留一塊幾萬平方公裏的殖民地誘惑人,要是僅僅只留下一座港口城市,貴族們絕對沒有這麽大的熱情。

畢竟,按照神聖羅馬帝國的國情,重要港口、大城市收歸中央政府,其它地區則是分封的範疇。

雖然不能說誰打下來的土地就歸誰,但是拿走最肥美的一塊蛋糕,還是必須要有的。

戰爭可是吞金獸,要是沒有足夠的利益刺激,就算周邊全都是親戚,也不可能有這麽高的效率。

本來就被人垂涎三尺,現在又有現成了借口送了上門,豈有不動之理?

事件起因?

貴族聯軍:“抱歉,我們只看到了英軍入侵。出兵是為了保家衛國,現在只是在追擊來犯之敵。

只要英屬南非政府,交出所有的參與者,並且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賠償損失就行了。

對於前面發生的,很遺憾那只是殖民政府的一面之詞,以貴國政府的節操,我們完全有理由不信。”

總之,一個不知情,所有的責任都和他們沒關系了。不光是沒有責任,反而是打擊侵略者保家衛國的英雄。

至少站在維也納政府的立場上,必須要這麽定義。甭管英國人有千般理由、萬般因果,英軍擅自入境就是原罪。

到了現在這一步,收手顯然是不可能的。前線都打起來了,縱使現在叫停也來不及了。

何況,以現在的國際局勢,全世界都知道神羅同不列顛之間近期必有一戰。

早幾個月動手,又或者是晚幾個月動手,實際上並沒有本質的區別。

到了這份兒上,扯前因後果除了打嘴仗外,已經沒有了實際意義。反正都是互相甩鍋,最後由輸家承擔全部責任。

話音剛落,陸軍大臣費斯拉夫義憤填膺道:“陛下,英軍敢擅自入境,分明是沒有把帝國放在眼裏,我們必須要給予他們迎頭痛擊。”

盡管對英戰爭,唱主角的不再是陸軍,但是殖民地的主力擔當還是陸軍啊!

別看最近幾年海軍和空軍都發展的不錯,但是在大殖民運動中,他們都是打醬油的小弟弟。

縱觀過去幾十年的歷次戰爭就知道,全部都是陸軍打出來的。在這種背景下,軍功封爵體系下的貴族自然大都出自陸軍了。

哪怕是這次淪為了配角,但是搶地盤的時候,主力仍然是陸軍。

戰爭這玩意兒誰也說不準,萬一海戰失利,最後還是由陸軍扭轉乾坤。

盡管沒有說出來,但是從實際行動就可以看出來,陸軍上下不看好神羅海軍能贏。

為了應對海軍失利帶來的不良影響,陸軍部甚至還制定一份“挽天傾計劃”。

內容非常簡單粗暴,主力從中東出兵經波斯一路殺向印度,偏師從馬來西亞出發經中南半島側擊印度。

總結起來就是:拿下印度,將不列顛打落塵埃。

至於非洲大陸上的地盤爭奪,那只能算是日常調劑品,遠遠不能算主菜。

計劃都制定好了,想要實施前提條件自然是:神羅同不列顛開戰。

甭管維也納政府現在是不是重點發展海軍,只要戰爭一爆發,追求目標都只有——勝利。

只要陸軍能夠拿下印度,那就戰爭的第一功臣,海軍和空軍只能乖乖跟在後面當小弟。

對陸軍的計劃,維也納政府自然是一清二楚。雖然談不上全力支持,但是能夠多一種選擇,還是沒有人能夠拒絕,投入的資源依舊不在少數。

主要還是大家對海軍信心不足,對陸軍的信心又太過充足。

雖然陸軍的計劃,要面臨的困境同樣巨大;但是大家相信只要舍得投入,總是能夠打過去的。

空軍大臣康拉德附和道:“元帥說得不錯,我們必須要給敵人迎頭痛擊。英國人的時代已經結束了,現在該輪到我們表演了。”

陸軍想要戰爭,空軍就更想要戰爭了。作為最年輕的軍種,神羅空軍面臨著和海軍同樣的困境——缺乏戰績。

軍隊是崇尚強者的地方,要證明自己的強大,唯有在戰場上表現。

相比之下,空軍的底氣還是要更足一些。雖然誕生時間晚,參與的戰爭也不多,但是面對的敵人更是菜鳥。

神羅空軍好歹還有轟炸、打飛艇的經驗,對面英國空軍才是赤裸裸的粉嫩新人。

何況,神羅的航空業起步更早,本身工業實力也比英國人強得多,體現在軍事上就是戰機性能更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