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考驗和信譽(第2/3頁)

弗朗茨問道:“英國政府最近在幹什麽?憋了這麽長時間沒有大動靜,這可不像他們的作風。”

“愛折騰”是英國人固有的標簽,即便是神聖羅馬帝國強勢崛起,也沒有能夠改變英國政府喜歡四處折騰的本質。區別只是在於折騰的對象和幅度。

歐洲大陸是甭想了,英國政府就算是想要搞事情,都沒人肯配合。

到了海外就不一樣了,除了極個別地區外,神聖羅馬帝國在海外的影響力遠不如英國人。

以至於英國政府在海外拉攏盟友,維也納政府卻只能降低目標,僅僅只是要求各國保持中立。

願意加入神羅陣營的,基本上都是英國人篩選完了,因為區域矛盾沖突,必須要找一個靠山,才投奔過來的。

維也納政府沒有能力在海外保護盟友的安全,能夠給予的支持也很有限,所以對盟友的要求也很低。

跟著搖旗呐喊,把聲勢造起來就夠了。打仗的事情,神羅絕對不會主動牽連大家。

相應的戰爭勝利後,英國人留下的遺產,大家也不用惦記了。

當然了,這年頭敢惦記英國人家底兒的,除了神聖羅馬帝國外,估計也就沙皇政府了。

剩下的國家,通通都是有心沒膽。比如說西班牙就想收回直布羅陀海峽,可就是不敢采取行動。

腓特烈笑道:“英國政府高層最近都忙得腳不沾地,一邊要治療退出自由貿易體系後的陣痛,一邊又忙著整合國內的工業體系。

看樣子是受到了刺激,準備發奮圖強。畢竟,前段時間他們在公布造艦計劃之後,卻因為大型船塢數量不足,被迫重新修改設計方案壓縮軍艦噸位。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次英國人建造的主力艦,續航能力應該會非常感人。”

這是必然的結果,在保證火力的情況下,壓縮軍艦噸位,那麽勢必要犧牲其它方面的性能。

減少儲煤量,縮短續航裏程,就是危害較小的修改方案之一。

軍艦續航裏程不足,大不了後面跟一艘補給艦,專門為它服務好了。

弗朗茨點了點頭:“密切關注著英國政府的一舉一動,留心任何詭異情況,現在沒有動作就是最大陰謀。

英國人不可能不知道,兩國之間工業上的差距,要是拼工業產能,縱使有兩個不列顛,那也改變不了結局。

何況,他們再怎麽整合工業,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就讓國內的工業產能翻倍。”

不是弗朗茨小題大做,實在是英國政府的表現太不正常。和神羅“拼工業”,正常人都不會那麽幹。

真正適合英國人的玩法是:利用皇家海軍的優勢,在海上決戰中一擊致命,全殲神羅海軍主力。

神聖羅馬帝國工業實力強大,軍艦可以無限補充,但是有經驗的海軍官兵,卻是有限的。

最多幹上兩三回,神羅積攢下來的家底就耗盡了。到時候有船沒人開,維也納政府不得不坐下來談判。

當然,這僅限於理論上。海上決戰從來都是擊敗敵人,想要全殲對手幾乎沒有可能。

無法做到全殲,那麽逃回去的官兵,就是有過作戰經驗的老兵了。

補充一批軍艦和新兵進來,過上一年半載,大家調節的差不多了,又能投入戰鬥。甭管質量怎麽樣,至少數量是滿足了。

何況,補充進去的也不會是新兵。神聖羅馬帝國海軍同樣也是家大業大,除了主力艦之外,還有上百艘大大小小的普通軍艦。

絕大部分普通軍艦,都是不用參戰的。主力艦缺人,可以直接從普通軍艦上抽調,並不是純粹的新兵直接上戰場。

除了現役官兵,還有從前退役的,同樣可以征招。

可以算一筆賬,神羅海軍官兵的平均服役年限也就4年左右,平均下來就是每年都有25%的人退役。

退役後自動轉入預備役,每年還是會有一個月的軍事訓練,這個時間一般會持續二十年。

退役官兵差不多就有五波人,就算是因為各種意外,淘汰掉一部分人,至少也有一半的人能夠上戰場。

除非是遭遇連續性全殲式毀滅性打擊,要不然慢慢打消耗戰,神聖羅馬帝國也是死得起的。

原時空皇家海軍在二戰中出現人員緊張,一方面是因為一戰後海軍經費緊張,忽視了對預備役的培養;另一方面則是為商船護航需要大量的軍艦,主力艦人員還是充足的。

神羅海軍就沒這麽擔心了,只要守住了地中海門戶,拔掉了英國人在地中海的釘子,空軍封鎖直布羅陀海峽,英國人水面上的軍艦就不敢進來。

潛艇雖然可以可以進來,但是這年頭的潛艇水下續航裏程有限,最多也就在西地中海活動,東部根本就夠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