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後續影響(第2/3頁)

如果再不加大軍費投入,某一天在戰場上遇到了,我們不會比戰敗的法國人表現更好。”

不放過任何一個要軍費的機會,這是英國陸軍百年來的傳統。作為“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孩子,要是再不學會哭,那就要真的被餓死了。

顯然,斯凱布魯是一名合格的陸軍大臣。適當的運用了修辭手法,強調了雙方的實力差距。

如果是熱血沸騰的青年,沒準現在已經想方設法,為陸軍籌款了。

可惜,在場的都是政壇老油條了。英國陸軍跟不上時代,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經歷的多了,大家也就慢慢習慣了。

英國陸軍的每一次進步,都是被外在壓力逼出來的,一般來說都是受到社會毒打的時候。

比如說:第一次近東戰爭、南非戰爭,戰敗之後不列顛陸軍就獲得了短暫的黃金發展期。

當政客們從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來之後,馬上又變了一副嘴臉。寧可將經費投入海軍浪費掉,也不願意為陸軍多花一個便士。

在這種背景下,斯凱布魯自然要快刀轉亂麻。趁大家還沉浸在影片中,沒有回過神來,提前敲定結果造成既定事實。

外交大臣卡梅倫:“放心吧,爵士。我們已經買回了樣品,要不了多久就能夠實現國產化。

不過奧地利人的手真是黑,飛機一百架起賣,坦克裝甲車直接打包五百輛。

除了少量需要供企業研究技術外,剩下的都會裝備到部隊,你們想要的飛行師、坦克師、裝甲師全都有了。”

靠競爭對手幫忙增加編制,說出去都沒有人敢信,然而這一切卻真的發生了。

作為老派工業強國,英國的技術並不差,盡管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掉隊了,英國企業仍然能夠造出這些裝備來。

只不過這需要大量的研發時間,以及大筆的經費投入。

問題是誰都知道英國陸軍是窮鬼,飛機坦克造本動則上萬,縱使搞出了這些裝備,陸軍也不可能大量采購。

陸軍不采購,殖民地軍隊就更加買不起了。國內沒有市場,國際上要面臨神羅的競爭,同樣難以拉到訂單。

花費大代價,把產品搞了出來,最終的銷量只有三位數。搞不好連研發成本,都收不回來。

資本逐利,沒有足夠的利潤,英國軍工企業自然缺乏動力。雖然也在進行相關技術研究,但是投入的力度那就完全沒法比了。

可是站在國家的層面上來說,不列顛又不能沒有這些先進裝備。即便是戰場上可能用不到,那也必須要有。

這關系到了日不落帝國的顏面,作為世界霸主,但凡是能夠撐場面震懾人心的武器,都必須要有。

不光要有,還要能夠自造。企業不願意搞,政府就要為他們創造條件,幫他們完成技術突破。

畢竟,和平年代軍工企業的小日子本來就很一般,必須要嚴格控制成本,才能夠保持盈利。

如果不是政府要求,估計很多軍工企業,都砍掉了陸軍裝備研發生產部門。

國會盯得緊大訂單給不了。不過提供樣品模型,讓企業逆推技術,幫他們節省研發成本還是可以的。

這也是在發現維也納政府進行武器大甩賣後,英國政府立即訂購的原因。

雖然價格看起來貴了一點兒,但是考慮到技術溢價,實際上還是很合算的。

飛行師、坦克師、裝甲師這些都是陸軍夢寐以求的,但是斯凱布魯卻高興不起來。沒有辦法,關鍵問題還是回到了軍費上。

技術兵種可不是步兵那麽廉價,這些飛行師、坦克師、裝甲師加在一起,估計陸軍小一半的軍費都沒有了。

要是不增加財政撥款,這讓其他部隊的日子怎麽過?

正當斯凱布魯在盤算,怎麽說服眾人增加軍費的時候,羅伯特·塞西爾首相又給補上了一刀。

“增加了飛行師後,加上之前的飛艇部隊,我們的空中力量已然大增。繼續留在陸軍中,就顯得不合時宜了。

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可以借鑒神聖羅馬帝國的成功經驗,單獨設立一個新的軍種,管理這些空中部隊。”

聽到這個噩耗,斯凱布魯立即臉色大變。

拿飛艇部隊換裝甲部隊,看起來似乎差不多。實際上這背後隱藏的利益,就大得去了。

本來陸軍就勢弱,要是再多一個空軍出來搶資源,斯凱布魯都不知道未來的日子該怎麽過。

畢竟,皇家海軍太強勢,飛行部隊獨立成軍,也沒有能力和他們爭奪軍費。唯一能夠搶的,就是陸軍的軍費份額。

加上不列顛歷來都有打壓陸軍的優良傳統,斯凱布魯瞬間感覺到了“前途無亮”。

倒不是說文官出身的斯凱布魯,真的就對陸軍感情有多深,問題是他現在是陸軍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