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慶典(第2/3頁)

甚至,在前段時間柏林政府中還出現了不要軍隊的提案。盡管被威廉二世攔了下來,但這種事情有一就有二。

普魯士軍方還是非常有危機意識的。為了避免哪一天,柏林政府真的不撥款,就有了現在這支軍官團的維也納之行。

神聖羅馬帝國建立後,在皇帝在拿走邦國軍隊指揮權的同時,為了加強對邦國軍隊的控制,邦國軍隊的軍費來源也發生了變化。

一般來說,在皇帝許可的編制範圍內,邦國軍隊能夠從中央政府拿到25%~40%的軍費,剩下的部分由邦國政府自籌。

在這種背景下,邦國若是富裕,軍費撥款就充足,軍隊的日子就好過;邦國若是窮的,那就只能過苦日子了。

毫無疑問,普魯士軍隊一直都是過苦日子的。自從普俄戰爭失敗後,普魯士軍方的日子就從來沒有好過。

當年在德意志聯邦的時候,普魯士直接面臨著俄國熱鬧的軍事威脅,柏林政府自然只能咬牙死撐。

加上作為聯邦的武力擔當,出於國防安全上的考慮,其他邦國政府也支援了一部分軍費,才勉強支撐了下來。

神聖羅馬帝國復立後,中央政府承擔了一部分軍費,按理來說他們的日子應該好過一些的。

可惜伴隨著神羅的成立,俄國人的威脅不復存在,柏林政府那骨子拼命湊軍費的精神勁兒,也隨之消失。

經濟危機爆發後,柏林政府財政破產,更是有人提議:把軍隊交給中央政府,以減輕政府的財政壓力。

在國王的支持下,軍隊是保留了下來,但是財政撥款卻是經常延遲。

最關鍵的是普魯士政府真沒錢,而不是他們不想給錢。

這就尷尬了。如果是有錢不給,那麽軍方自然有辦法讓柏林政府乖乖就範,可現在真沒錢那就無計可施了。

幸好中央政府的撥款每次都很及時,省著點兒用,還勉強可以維系下去。

為了節省軍費開銷,普魯士軍方也想盡了辦法,比如說:保留編制骨架,壓縮士兵數量。

可惜,這種明顯具備騙軍費嫌疑的做法,很快就被陸軍部給發現了。

一計不成,又生一計。

普魯士軍方又將士兵換成了不要薪水的義務兵,只保留少量骨幹精銳,主要以培養軍官為主。

很遺憾,普魯士軍方的計劃雖好,但是皇帝不答應。

對這種明顯可能影響部隊戰鬥力的做法,弗朗茨不僅向普魯士軍方發出了嚴厲警告,還將相關人員集體降職。

降職是小問題,關鍵是軍費問題還沒有解決。盡管皇帝親自過問,督促柏林政府按時劃撥軍費,可也要有錢才撥得出來。

借錢發軍費,在以往自然沒有問題。不過現在不行,柏林政府正和英國人圍繞著債務重組扯皮,政府已經宣布破產了。

不光是軍費欠著,政府公職人員的薪水也一起欠著,包括國王的年金、首相的薪水都是一分未發。

政府上下都在為國家爭取利益,軍方自然不可能在這個時候拖後腿。再怎麽困難,他們還有中央政府劃撥的軍費,還不至於餓肚子。

很明顯,想要讓英國債主妥協,不是一件輕松事。這場裝死抗議活動,估計還要持續很長時間。

經歷了這麽多,普魯士軍方也算是看出來了,就算是債務重組談判成功,窮逼的柏林政府短時間內也是指望不上的。

想要解決軍費的問題,還是只能向皇帝伸手。

畢竟,神羅帝國每年的軍費預算高達上億神盾,而普魯士軍隊每年的開銷才四百多萬神盾,占比也就三十分之一左右。

只要皇帝在分配軍費的時候略微有所傾斜,他們的資金缺口就補足了。

想要獲得軍費上的傾斜照顧,自然先要向皇帝證明自己的價值了。這次閱兵,就是他們展示自己的機會。

純粹的展示士兵,明顯起不到作用。能夠出現在閱兵現場的士兵,肯定是精銳中的精銳。

盡管普魯士軍隊訓練有素,但是想要在閱兵場上脫穎而出,仍然是不可能的。

普通的士兵,皇帝是不會感興趣的,但是將士兵培養成軍官的部隊,絕對能夠吸引皇帝的眼球。

甭管計劃靠不靠譜,總要努力嘗試一下。要不然現代化軍事技術進步這麽快,軍費不足的普魯士軍隊很快就會掉隊。

至於把國防安全交給中央政府,馬放南山安心種田,別的邦國或許可以這麽想,但是在普魯士絕對不可能。

普俄戰爭雖然打斷了普魯士王國的脊梁,可那一股不服輸的心氣,還是在軍隊中保留了下來。

時至今日,“復仇”仍然是普魯士軍方奮鬥的動力。只不過考慮到雙方實力差距懸殊,才被迫隱忍了下來,暗地裏厲兵秣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