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愈演愈烈

柏林大學,自從普俄戰爭失敗後,這裏就成為了德意志民族主義的搖籃,各種激進思想層出不窮。

因為戰爭失敗的關系,普魯士王國背上了巨額的債務,為了償還巨額的債務,普魯士政府早就被壓得喘不過氣來,根本沒錢發展經濟。

民眾的生活壓力大,對社會的不滿情緒高,自然加劇了思想的傳播。

加入德意志聯邦過後,獲得了中央政府的經濟幫助,普魯士國內的經濟略微有了一丟丟好轉。

然而,現在這一切都結束了。隨著對法煤炭出口條約的簽訂,德意志聯邦依靠高價煤謀取暴利的時代結束,中央政府的財政收入大減。

沒有了這一塊的收入,各邦國又不願意向中央政府上繳稅收,中央政府自身都陷入入不敷出的境地,自然沒有能力幫助普魯士王國。

在這種背景下,除了盛產煤的萊茵蘭地區,反應最激烈的就是普魯士王國。

從一開始,普魯士政府就是堅決抵制對法談判的,怎奈他們在聯邦中人微言輕。

能夠讓他們進入帝國議會,那都是多年外交努力的結果,根本就沒有決策權。

胳膊拗不過大腿,柏林政府只能被動接受。政府接受了現實,民間卻忍不住了。

和德意志聯邦所有地區一樣,都爆發了規模不等反法遊行運動。

柏林大學中,一幫青年學生正在熱烈的討論,一聽就知道這是在策劃一起抵制法國人的行動。

……

一名青年學生走上了講台:“諸位同學,現在進行的遊行示威,沒有半點兒作用,法國人根本就看不到,軟弱的政府又不敢和法國人抗爭。

想要改變這一切,我們必須要采取更加積極的措施,讓該死的法國佬知道我們不是好欺負的。”

反法遊行示威是有作用的,國內的報紙、雜志,都停止了娛樂新聞,支持學生們組織的愛國運動。

工人、中產階級、資本家,甚至就連政府公職人員,都加入到了遊行示威活動中。

某些小邦國,君主都跑出來湊熱鬧,出現在了遊行示威人群中。

影響力是足夠了,可惜效果不怎麽樣,法國人沒有選擇妥協,德意志聯邦政府也不敢撕毀條約。

“弗裏茨,什麽是更加積極的行動?

難道是圍堵法國公使館?

沒有用的,腐朽的中央政府早就派軍隊封鎖了使館區,我們根本就進不去!

向政府請願,更沒有用。

柏林政府一直都是反對和法國人妥協的,事實上除了漢諾威外,所有的邦國都不支持和法國人妥協。”

作為邦國政府,這種要挨罵的事情當然要反對了。

除了漢諾威這個中央政府,躲不過去必須要上去外,其他人都是有多遠躲多遠。

從帝國議會沒有否決這份條約就知道,妥協是眾多邦國共同的意願,只不過黑鍋讓漢諾威一家給背了。

就連剛剛繼位不久的威廉二世,都義正言辭的發布了一封譴責信,把法國人和中央政府一起給罵得狗血淋頭。

反正德意志聯邦這種體制下,中央政府也奈何不了邦國君主,罵了也就罵了。

普魯士之前肯配合中央政府,那是為了獲得經濟援助,這也是普魯士同意和漢諾威組建二院帝國的條件。

現在承諾中的援助沒有了,威廉二世沒有翻臉,只是不痛不癢的罵幾句,已經算是非常給面子了。

弗裏茨搖了搖頭:“當然不是,中央政府太過軟弱,漢諾威勾結英法出賣帝國的利益,這不是請願能夠解決的。

想要改變目前的情況,最好的辦法就是讓法國人看到我們的決心,逼迫他們讓步。

此前我們雖然號召民眾拒買法國貨,但這還是不夠。想要讓法國人妥協,我們還要做得更多。

我大致計算過,德意志聯邦每年同法蘭西之間,每年的進出口貿易總額大約在6700萬神盾上下。

其中光煤出口就占據了四分之一,法國人不是想要掠奪廉價煤麽,我們就讓他們一塊煤也買不到。

光英國人出口的煤,可不夠法國人用。只要能夠斷絕兩國之間的貿易往來,就不怕法國人不妥協。”

這是事實,一旦德意志聯邦停止向法國出口煤炭,短時間法國人還真找不到足夠的替補。

現在歐洲的主要產煤國是英、德、俄、奧四國,俄國人的煤運出來就是天價,奧地利的煤很少對外出口。

英國人的煤出口量雖然大,可是突然增加的市場缺口,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夠彌補的。

放大版的法蘭西,每天要消耗的煤,都是一個天文數字。一旦出現供給不足,法國的經濟馬上就會出現問題。

不過倒黴的不光是法國經濟,德意志聯邦也落不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