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油田

發生在埃及的事情,弗朗茨自然不清楚,就這麽點兒小事,還不需要皇帝親自過問。

最近一段時間,除了農業的前景不容樂觀外,總體上來說奧地利的經濟還是一片大好。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年底就能夠恢復到經濟危機爆發前的巔峰水平。

看著最新的經濟報告,弗朗茨松了一口氣。近東開發計劃,本質上就是用錢砸出來的,短期內根本就看不到回報。

為了籌集資金,維也納政府已經陸陸續續發行了5億神盾的建設債券,每個月光資金利息支出都高達186萬。

這只是一個開始,隨著近東開發計劃的不斷推進,接下來的日子裏,政府的債務還會繼續增加。

加上之前的老債,弗朗茨驚訝的發現,政府債務總額超過俄國人,已經是指日可待。

“伊拉克地區的油田開發,進展到了哪一步?”

沒有辦法,短期內近東地區看得到回報的項目,也就伊拉克發現的那片油田了。

中東地區油田那麽多,具體是後世哪一個油田,弗朗茨也搞不清楚。

這都是小問題,反正先發現就先開采,後發現就後開采,石油埋在地下又跑不了。

卡爾首相回答道:“開采設備已經安裝完成,目前正在架設輸油管道,預計年底就能夠完工。

預計在投產後,一年之內伊拉克地區的石油,就足以滿足國內的需求。

為了削減開銷,奧地利石油公司已經在考慮關停國內的部分小油田,以降低原油開采成本。”

毫無疑問,看施工周期就知道,輸油管道不是直接鋪設到奧地利,而是鋪設到兩河流域,然後用小船倒運進入波斯灣,再更換油輪運回奧地利。

維也納政府雖然允許個人開采石油,但伊拉克這種政府發現的特大號油田,還是國企的菜。

從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奧地利對石油的需求量,就與日俱增。即便是經濟危機時期,都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率。

截止到1884年,奧地利的石油消耗量已經破天荒的達到了1586.45萬桶/每年。

這個數字,在後世不值得一提。差不多也就某些大國一天的消耗量,但是在這個年代,完全是破紀錄。

受奧地利對石油需求量猛增的影響,國際石油價格都攀升到了歷史巔峰,每桶/5.6神盾。

等重量的原油,價格居然超過了糧食價格。高額的身價,令原本不起眼的石油,一躍成為“黑黃金”。

如果只是這樣,那麽石油仍然只是小眾商品。畢竟奧地利的石油消耗量,超過了其它國家的總和。

整個原油市場也就一億多神盾,國際原油貿易總額更是只有可憐兮兮的兩三千萬神盾,其中俄國人就占據了一半。

真正令人看好的原因,還是石油需求量增長速度。

從1884年到1885年,奧地利的石油需求量就增長了23.3%,連帶著全球石油需求量也增長了15.4%,這般恐怖的速度自然是不言而喻。

市場增長是多方面原因導致的,首當其沖的就是柴油發電機問世,雖然發電成本比煤炭高,但這玩意兒體積小、便於攜帶、易於操作。

人類剛剛進入電力時代不久,即便是電力工業最發達的奧地利,也免不了隔三岔五的停電。

普通人忍忍也就過去,反正剛剛淘汰的煤氣燈,又不是不能用。就算是已經丟了,那也可以點蠟燭。

但是工廠就不行了,總不能停電就停工吧?

在這種背景下,擁有獨立發電能力的柴油發電機,就成為了很多工廠的必需品。

不光是工廠,貴族、資本家也是家中常備。包括弗朗茨也不例外,維也納宮都不能保證不停電。

看似不起眼的小機器,實際上卻成為了耗油大戶,並且增長速度還非常的迅猛。

緊隨其後的就是拖拉機,自從1880年,世界上第一輛內燃機動力的拖拉機在維也納問世,然後就一發不可收拾。

在短短的五年時間裏,這款新式拖拉機就更新換代了兩次,性能大幅度提高。

憑借輕便、易於操作的優點,迅速擊敗了競爭對手蒸汽拖拉機,開始工農業生產中普及。

截止到目前為止,奧地利國內已經有超過十五萬輛拖拉機,其中百分之六十七都使用的是內燃機動力。

這只是開始,隨著近東開發計劃的進行,對拖拉機的需求量也在與日俱增。

如果不是受限於產能,估計奧地利的拖拉機數量早就超過二十萬大關了。

生產廠家正在擴充產能,最多一兩年過後,奧地利國內的就會超越這個數字。

各種工程類設備就不說了,反正都是油老虎。

相比之下,家用汽車只們算小兒科。畢竟這只是少數富人的專利,還沒有全國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