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危機中總是伴隨著機遇(第2/2頁)

一個強大的俄羅斯帝國不符合我們的利益,正好利用法國人打斷俄國人的發展。

如果可能的話,最好把英國人也套進去。

英法同時實施糧食自足計劃,國際糧食進口市場能夠直接萎縮一半,正好讓大家好好感受一下農業危機的威力。”

糧食消耗量增速大是多方面原因導致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人口增長,增加了糧食消耗量。

其次是民眾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大家的消費水平也在提高,最典型的就是肉制品消費高速增加。

受此影響,每年用做飼料的糧食也在高速增長,年增長率超過百分之五。

最後是工業用糧增加,包括醫藥、化工、酒精、澱粉等多個行業,對糧食的需求量都在持續增長。

需求增長迅猛,不等於產能也能夠迅猛增長。事實上,從農業危機爆發後,維也納政府一直都在鼓勵種植經濟作物。

不是弗朗茨不知道糧食的重要性,但是奧地利真的不缺糧食,繼續增加產能的後果就是谷賤傷農,甚至是直接爛在地裏。

要不然農業出口聯盟建立,估計現在都還處於農業危機中,大家一起把牛奶往河裏倒。

當然,拉攏俄國人也是原因之一。

俄羅斯帝國每年出口的糧食,超過百分九十都流入了奧地利,其中近一半糧食加工完成後,最後又回流到了俄羅斯銷售。

俄奧同盟能夠延續下來,民間關系一直保持友好,實質上也是建立在利益之上的。

通常來說利益上的聯盟,往往是最穩固的,然而俄奧這種關系卻是例外。

假如某一天俄國人完成了工業革命,本土的加工產業發展了起來,糧食利益鏈也就斷了。

不過這是未來的事情,短時間內不需要擔心。

在基礎設施不完善的背景下,沙皇政府的貴族老爺們,還是喜歡做旱澇保收的礦老板、大地主,對風險巨大的工業並不熱衷。

弗朗茨清楚,這些都只是表面上的原因。十年之後,近東開發計劃也差不多該完成了,奧地利真正意義上大勢已成。

到了那個時候,德意志統一進程也該提上日程。主動打破局勢拉仇恨的事情,維也納政府是不會幹的。

奧地利還沒有單挑歐洲世界的能力,挑撥歐洲各國的關系,就非常有必要了。

法國人的殖民地開發計劃,確實損害了奧地利的利益,可是和國家戰略相比,暫時的損失還是可以接受的。

因勢利導,鼓動英國人加入進去,看似英法實現了糧食自足,國家戰略安全不再受限制,實際上也讓他們站在了俄國人的對立面。

動了俄國人奶酪,涉及到了幾千萬人的利益,沙皇政府就算是想和英法站在一起,俄國民眾也不會答應。

以一敵三失敗的幾率太高,以一敵二、以二敵二,或者幹脆一對一,勝算就大大增加了。

作為一名成熟的君主,弗朗茨還是覺得能不打仗,最好還是不要打仗的好。

“首相說得不錯,法國人要開發殖民地,我們根本就攔不住,也沒有必要去攔。

外交部做做樣子,讓外界知道我們非常的不滿,最好是讓英國人覺得法國人這一擊打在了我們的軟肋上。

誘導倫敦政府加入進來,人為制造一起最嚴重的農業危機,為我們的下一步戰略創造機會。”

農業危機可不是什麽好玩兒的,真要是發生了,糧食出口國固然損失巨大,英法兩個參與者也絕對不會輕松。

法國人還好,有關稅壁壘保護,巴黎政府是不會讓國內糧食價格崩盤的。

英國人就麻煩了,自由貿易從來都是一把雙刃劍,在享受自由貿易帶來利益的同時,也必須要承擔它所帶來的負面效應。

以英國人的作風,農業危機一旦爆發,前期的投資就全部打水漂了,國會那幫老爺們會勒令政府止損。

消耗錢財事小,關鍵是政治上的動蕩,能夠拖延英國政府做出決策的時間,這對奧地利接下來的計劃非常有利。